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我始终认为“乐”是“乐le”意,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同意。如此解释才符合学习的本质。理由有三:其一,记载孔子思想的《论语》重要内容是“学”,在孔子看来,“学”即是快乐的事情,快乐才是学习的本质,而不是苦。《论语》整部书无一“苦”字,这正是儒家文化区别释家文化的地方,儒立足“乐”探讨人生,释立足“苦”看人生,儒求乐释避苦,都是为追求幸福人生,但立场不同。其二,孔子论学认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高兴的事。《论语》开篇就讲这个道理,而后自然就会是“学以成人”的问题,成人比成才成器还重要。故而后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更是强调最终成就的不是才器,而是快乐。其三,释读《论语》后世人不计其数,但都免不了从各自的理解出发揣摩孔子的原意。然孔子的真正意思一定得从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中推导出来才能更接近孔子的本意。故而我始终坚信“用孔子的思想解释孔子”,以《论语》解读《论语》才更可靠。从这个逻辑出发解读“成于乐”之“乐yue”,即便读作“yue”,亦是“le”意,而非音乐的“yue”。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意即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是另一种学习,这种学习被孔子看来是快乐。《论语》中孔子还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是孔子的教育目标,君子“郁郁乎文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绝不是功利的直指“就业”,当然成君子的人已是“道中人”,道中人是有能力吃上饭的人。故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完整的解释便是:生命成长要在诗书中兴发美好情感,要在知礼懂礼守礼的基础上立于世,在求得幸福快乐的基础上成就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