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宣扬成功人士时报道会侧重于这个人生来聪明,难道读者不知道吗?不然为什么是他成功?这可能是很多人无法去理解的地方。
在《斯坦福学习法》中就讲到,通过科学实验发现如果一直只夸奖孩子的成果和聪明,那他会觉得完成这件事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努力,而是因为这个聪明,这导致的后果是他会害怕被再次挑战,一旦失败这个“聪明”的头衔就会被夺去。
由此可知,成功人士能得到聪明的评价并不是单纯的指代他的头脑,重要的是支撑它背后的东西是什么呢?又或者说大部分人想了解普通人该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呢?
关于这个的答案,网上想必早已层出不穷,不过经过这么多年探索,我发现光是讲方法论或心理学只会让我坚持那么一段时间,反而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无能,不过幸好在周岭《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下文简称《认知觉醒》)中我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在阅读中,我终于了解到: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开始做一件事,却总是半途而废?为什么事情做到了某个程度却似乎只能原地不动了?以及我们该怎样让自己将过去的经验和当下的情况建立联结,永远处于学习状态?
我想只要搞清楚了这些问题后,你才会真正看清别人的成功的有迹可循,也同时知道怎样勉励自己努力往上探索,成为一个有毅力有价值的人。
图片选自网络去了解这个大脑
先说一个大部分人的困境:想要改变却无法战胜自身的惰性以及追求容易、舒适的心理。这个问题应该是非常普遍,在我浅薄的经历和阅读中所得到的答案无非是无能二字,以及你注定是个普通人。
这是很令人愤怒却找不到回击的点,不过幸运的是,我终于找到了反击的理由。在周岭的《认知觉醒》一书中就详细解释了这个普遍而恼人的现象,用一组词来说明:人类的天性。
缺乏耐心、追求舒适、享乐本就是人类的天性,而这个天性并不是人类刚成人才有的,而是来自远古时期赠予的“礼物”。
在很早很早以前为了适应陆地生活时,爬行动物演化出了一个“本能脑”,它简单又快速的帮助动物判断环境,遇到危险就撤,看到食物就吃等等一系列反射行为。然后又过了很久很久出现了哺乳动物,为了更好适应环境,提高生存率,它们的大脑又进化出了一个“情绪脑”,让它们懂得了趋利避害,换成人类的话就是会享受人生。到了人类出场时,他们继承了前面两个大脑的同时,又衍生出了“理智脑”,这也是区分人与动物,让人类懂得思考、会学习艺术等等行为。
于是你可以想象,前面两位祖辈级大佬同时与孙辈小孩共存在于你的大脑中,谁的控制权力更大?再加上它们一开始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寄宿主活着即可,因为那时的生存就是保存实力,尽量少消耗能量,所以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每次你总是容易被简单、不用动脑子的事情所吸引或做事时总是容易感到抗拒了。
知道这个原因后,先别兴奋,你还要了解一个复利效应。它是显示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即:做任何事前期增长的会很缓慢,等到了某个拐点才会飞速前进。而大部分人还没有坚持到这个拐点就已经放弃了。
图片选自《认知觉醒》这就是为何大部分人总是做事半途而废的原因了,因为你的理智脑总是听命于本能脑和情绪脑,只想去获取更直接更容易更眼前的东西。
写到这里,你可能又要问难道那些成功人士的大脑就不一样吗?我的答案是当然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知道怎样去培养耐心以及有做事的秘诀,这是接下来要讲的。
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告诉我?用周岭在《认知觉醒》的话来解释:因为我们需要了解大脑的构造,这是一切问题的起源。也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这也是人类被称作“自我解释的动物”的原因。
把耐心拆解吃透
回到文初聪明这件事,我觉得最具代表人物之一非孔子莫属,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大意就是我非生来便自知的天才,是靠勤奋和聪明求得的学问。从这可知,天生聪明并不见得是种优势,它反而会使人不愿踏实求学,而往往得大成就者,最是少不得勤思敏学。
所以我们要学的便是这人的学习方法和耐心之道,这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在克服天性,因为人类的天性中就有缺乏耐心、追求舒适、享乐这些基因。
如何才能学会耐心?周岭在《认知觉醒》中就讲到:一是坦然接纳这样的自己。你要意识到自己就是会很容易失去耐心,但又同时学会去察觉这个失去耐心的时刻,在它到来时学会安抚它,而不是去责骂,它就像是个很爱玩、不想学习的小孩,你越是责骂,反而适得其反。
二是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你要告诉它,我们并不会放弃享乐,而是过后享受。这种沟通方式就让彼此的对抗性变得更柔软,即使没有达成一致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先建立这种沟通,让自己不排斥,何况当你完成重要事情后再去享乐,会让你更加愉悦,反之拖延只会令人空虚、焦虑。
三是面对困难时主动转变视角,想办法让自己能从中找到乐趣,那么你脑中的两位大佬也会愿意参与,这相当于一种学习形式的游戏法。
就像你现在所读到的内容,如果不知道这些,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培养耐心是件很简单的事,但反复的放弃又拿起消磨的是我们的意志力,就会对所做事产生自我怀疑,以及无限的焦虑。
回忆下自己写作的这几年,基本上每一年都有收获和正向反馈,无论是收益还是读者,但我依然做不到时时刻刻勤奋耕耘,所以时常搁置,过段时间又捡起,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一种自我折磨,可也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除了技能上的练习,还需要认知上的学习。
这个认知就好比心理层面的方法论,比如我知道做事耐心,但怎样耐心以及它背后所能达到什么目的等也是需要知道的,我觉得这样对许多正在努力的成年人会非常有效,因为它能让我们知晓认知规律,让耐心成倍增加。
这也是《认知觉醒》中周岭老师提到,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即没有清晰的指令或目标时,就会很容易享乐,放弃那些原本该坚持但比较费脑的事情。
由此可见,这个模糊不仅是指学习知识的方法,也包括我们对某件事的认知能力,不仅需要知道或想通,还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它在我们认知层面的地位,才能起到该有的作用。
依旧是举耐心这个例子,周岭先生以身试法,一开始培养耐心用的是番茄时钟法,专注25分钟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反复。他发现这个方法就是学霸模式:极度专注+主动休息。
无论是学习还是阅读,一旦开始计时就完全沉浸其中,时间一到就起来休息,干些不用消耗精力的事。
如此使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比原先高,再加上这个方法将学习和休息保持了平衡,也不会让人陷入痛苦中。
当然,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专注力来设定时间,主要是不会让你痛苦,又可以帮助你极度专注,它就是适合你的好办法。
用刻意练习去磨炼
说完行为意识层面,我们再来讲一讲行动方法。这个方法我在《刻意练习》《请停止无效努力》这两本书中都有提到过,但因当时注意力不在此处,所以并没有被我重视,而这次在周岭老师《认知觉醒》中就重点提到,并做出了更具体的讲解,我发现这些内容会极大帮助一个人成长,而身边最大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便是我自己。
比如,我们首先要知道学习比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在这个公式中你无须知道其他,只要明白只有真正可以改变你行为习惯、让你受益的知识才是你内在需要的东西。
但当下的社会氛围却是让大部分人陷入了让自己的生活被填满的自我满足的陷阱中,却忘记了成长并不是按照你做事的多少来积累,而是有明确的目的、清晰的目标以及行动力。
其次,我们要明白最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在舒适区边缘一点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无论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成长就必须在拉伸区,也就是舒适区的边缘,也就是做哪些你觉得看起来很容易但有点难度的事,而不是在困难区痛苦挣扎,或在舒适区停滞不前。
图片选自《认知觉醒》这个方法就是刻意练习的四要素之一,其他要素分别是:有定义明确的目标、练习时极度专注、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说到这里,其实你可能已发觉前面所讲的一切都是在解释或者说是分解刻意练习这个方法。毕竟如果我直接把它抛出来,你可能无法意识到它的作用有多大,反而是这样一步一步把最简单的道理放在你面前,获得你的认可后,你才会感知到它的重要性。
就像书中所说,“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合适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好了,最重要的东西我已交到你手中了,如果你还想要了解这份秘籍的内容请你自己翻开这本《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吧,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毅力有价值的人的答案。
——完——
作者简介:疯华绝代的四喜,写作者,阅书写感悟,希望所写内容帮助人成长,给人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