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冬天,父亲因昏厥后渐渐呆滞,无法识别钞票,被迫放弃海鲜生意,从上海回到家中休养;98年夏天确诊脑肿瘤,去上海长征医院手术,最后永远的躺在了手术台上。
欠下的巨额医疗费全部压在35岁的母亲身上,还有3个分别初二、初一、小学四年级的我们。
父债子还,13岁的妹妹辍学只身远赴北京,成了小保姆。好在那个年代,人贩子并不猖獗,否则小妹可能有去无返了吧!
我因为校领导的极力挽留,用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凑的300元,读完了初三,也加入南下大军,往深圳务工偿还父亲欠下的债务……
后来母亲回忆说:当时村里所有人都在议论,她们家今生就掉进深潭上不了岸了……
事实是,我们骄傲的上了岸!
…………
2015年12月31日,大家都在准备辞旧迎新。
一个十几年未曾谋面的初中男同学因车祸脑死亡进了重症监护,成了肇事者眼中的“烧钱机器”。最后肇事者与家属依责任达成协议:放弃治疗,赔款42万。
就这样,他的音容定格在了33岁,比我的父亲去世时年轻2岁,留下了他年近80的爷爷、50+的爸妈、8/9岁的2个女儿,还有娇妻。
同学群里搞募捐,想着那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就像看到十几年前的自己……
整夜都无法入睡:谁也无法预料意外,如果这样的灾难降临在我的小家庭里,我能否像母亲那样扛起一切,无所谓惧?
越想越怕,越想越心惊肉跳。
我开始主动了解保险,学习怎样为自己、为家庭转移风险……最后阴差阳错成了保险人,成了公公眼里“专骗自己人的骗子”。
在拆书帮的上海年会上,有一个拆友用地道美式英语向MOPS的负责人提问,除了羡慕,我也惆怅:如果父亲不患病,没欠下高额债务,或许我能在求学的路上走的远一些。
回程后我给自己加保了30万重疾险,我希望不管将来面对怎样的变故,都不会拖累生我的,和我生的。
讲偏了……我是想说,每一个对生活负责的现代人,都应该学一点保险知识。你是现代人吗?
因为从事保险,陆续学习了很多付费的理财讲座,所以对保险的认识更加深刻、客观。
对家庭理财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标准普尔,就是下图

家庭理财的误区是:只追求收益,忽略防守。科学的理财,应该是先解决后顾之忧,再行进攻。
按照标准普尔的象限图,依顺时针方向来看,第一象限是“应急资金”,应什么急?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司绩效差,裁员,自己技能过时,稳定性不高。我们需要在有收入时尽快储备3-6个月的生活费,以应对失业、转行的过渡时期;
第二象限对应的是身故、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不轻不重的病等各类风险。
举个例:A先生35岁,育有一子,月收入2万,背负房贷60万,车贷10万,在一次出差过程中发生意外,身故了。那么他的家庭不仅损失了每月2万的收入来源,70万的贷款压力和抚养儿子的重担都压在他妻子肩上,他妻子扛的住吗?
如果他生前购买了100万的意外险,房贷车贷对他妻子而言就构不成压力,他的父母孩子依然能平稳的度过那段昏暗的日子,开始新的生活。当然,如果事故较小,发生伤残,意外险也会依比例赔付保额;
如果A先生是因为患病而身故,意外险是不承担责任的;能承担责任的只有寿险或者重大疾病险
因为在保险专业的定义里:意外是指突然的、外来的、非故意、非身体本身的事故,因为责任面较小,所以是最便宜的;而寿险并没有这类要求,只要身故,就会赔付保额,不分意外身故或者疾病身故;
重大疾病则是由中国保险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制定的以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恶性肿瘤等25种的其中任意一种。各家保险公司在这个基础之上根据自身特色将病种增加到50-100种,只要是合同里约定的任意一种,就能获得对应保额的赔偿;
那如果患的病,不轻不重,需要住院,重大疾病险还管吗?当然不管,管他的叫商业医疗险。
商业医疗险是在医保的基础上进行补充的报销型险种。为什么有医保(农保)还要买商业医疗险?
因为医保人人都有,它只管报销医保目录里的药品,目录外的特效药、进口药,统统是不管的。
假设B先生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医生告诉他效果不好,有更好的进口药,但是需要自费。B先生怎么办?
所以说有社保,也应该买商业医疗险;
第三象限是保本的钱,也就是0风险,能跑赢3%的通胀,常规的工具有:国债,储蓄型保险,也就是年金保险。储蓄型保险的特点是受法律保护、确定、专款专用。市面上各家公司的收益率有1.7%~4.0%不等。
如何计算收益率?百度搜索IRR计算器。如果低于3%,它就不具备保本的意义了,可以放弃。
至于第四象限,由于知识有限,暂时无法分享。
希望对大家理解保险,能有一定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