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曾明听了陶冶的陈述,姚遥的补充猜测之后,便直言得出了四点结论。
只是曾明还未说完,陶冶便有了明显不稳定的情绪。
陶经理,你没事吧?姚遥见状,也是连忙询问。
好在陶冶经过多年的打拼,终究有了定力,长嘘一口气之后,说道:曾先生,我没事,请你继续说。
曾先生,我也很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我和陶冶今晚来,就是想特意听听你的指导。姚遥也诚恳地说道。
姚经理,工作之余我们就是朋友,没有领导和下属之分,同时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给你们听。
曾明随后说道:我之所以得出我的判断和看法,也是基于我对陶经理的了解,以及她刚刚陈述的一些事实。
陶经理做为出生在小乡村的女生,本来是不太可能走出大山的。
陶经理,你父母也不是非得在你10岁后,才想生下你弟弟的。
也许生下你后,你父母并未很在意,毕竟你父母是少数民族,是可以生第二胎的。
最大的可能性是心里因素的影响,随着你的慢慢长大,你父母反而一直没有怀上。
而且随着你的成长,你的父母可能还会有些迁过于你。
我敢说,你父母给你的感觉,一定是严厉超过疼爱的。
我也敢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农村里的那些事,你也应该都做过,而且也做得挺好,要不然,也会担心受到父母会责备。
我还敢说,如果你当初读书的成绩不好,你父母不是因为老师,或村里明事理的人的规劝,我估计你仍然免不了会辍学。
尤其是你弟弟出生后,你父母不想让你读书的态度就有了苗头了。
而且在农村,女孩读书都挺早的,10岁的你也应该有比较深的记忆了。
那时你弟弟刚出生,你也应该是小学五年级了,你父母想让你停学,留在家中带弟弟,帮衬做点农活和家务事的想法,会更加明显了。
姚遥一听,未等陶冶答话,反而直接问道:陶经理,曾先生说得对吗?
陶冶内心是震惊的,这些陈年往事,曾经是是而非的,从未与人说,却被曾明宛若亲眼所见,并一语道破。
陶冶欲语又止,但沉默就是默认。
曾明继续解释道:随着岁月的增长,也尽管你带着重压在读书,也尽管你在读书之余,同样没少做农活和照料弟弟,但你想走出乡村,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更坚定了。
也许是你高考时,心里的负担过重,想考好却又有些发挥失常,虽说没有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但还是助力你走出了乡村。
依你的家境来看,大学期间,你少不了省吃俭用,勤工俭学,所有的努力都源自一个信念:你再也不想回到,那个有点世俗偏见、有点男尊女卑、有点到处攀比的小乡村去过一辈子了。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寒暑假我估计你少有回家,大学毕业后,因学历(二本)的问题,找工作的问题并不顺利。
但你吃苦耐劳,敢做敢闯的劲头,让你走进了刚刚落成不久的“鸿儒家园”,并得以我们相识。
在“鸿儒家园”,你尽职尽责,从普通员工到经理,你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员工的良好素质和管理能力。
工作稳定下来后,你父母又开始打起了久别之后的感情牌,而你内心的那份善良又架不住父母的软磨硬泡,慢慢失去了方向。
按理说,我们做子女的,工作稳定了,收入提高了,逢年过节,因事因病多给点,都无可厚非,因为这是我们做子女的孝心。
可做父母的,经年累月地处处找借口,时时有需要地,跟在外打拚的女儿要钱。
甚至借口说要在乡下盖新房,千方百计地把你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钱,一古脑地要去,这也有悖常理呀!
而你经不住纠缠,心里也想着,毕竟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对弟弟也想尽点责任。
同时也在想,毕竟自己现在工作收入都比较稳定,积蓄就算全给了父母,自己还可以重来,更重要的是,你也想一次性了结父母的要求,免得往后再度纠缠。
可惜,你的“愚善”和“愚孝”并不会换来你父母真实的想法。
因为你历年来的坚定态度,让你的父母不可能,妄想通过你的出嫁,换取高额彩礼,以改善家境,或帮衬你弟弟顺利娶亲成家。
于是你父母就只好打亲情牌,慢慢从你这里想办法了。
虽说我的分析让你有些扎心,但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我想你应该还有同村同学和好姐妹的电话,有空,你不妨旁敲侧击地去问问,看看结果是不是我所说的那样?
曾明的话是有所保留的,但也基本到位了。
陶冶听后,更是木然了。她不再怀疑曾明的判断,而是百思不得其解,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
自己不是他们的女儿吗?自己难道仅仅是他们眼中的摇钱树?
陶冶浑浑浑噩噩地站起来,居然连声道别都没有,就径直往外走去。
曾明拉着欲跟出去的姚遥说:姚经理,你待会找一个陶经理玩得好的姐妹去陪陪她,以防万一。
另外,等陶经理平静下来后,让她根据她了解到的情况,再去验证一下。
我想元旦、春节也不远了,到时候陶经理的父母,肯定又会找借口要钱的,至于陶经理回不回家过节,绝不是重点。
啊!姚遥惊讶之时,连忙点头:曾先生,我明白了,我这就去……
曾明望着一前一后离去的两位爱将,也是一阵唏嘘。
姚遥两次虽被爱情所伤,但毕竟是男子汉,随着岁月的增长,心胸也会更开阔些,现在虽然没有再迈出追求爱情的步伐,那也只是暂时的。
一旦遇见心为之所动之人,也会有更好的心态和行为,去追求美好的爱情。
而陶冶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年就光想着工作事业,心思就没有放在个人问题上,“愚善”和“愚孝”又像两把枷锁一样,牢牢地锁着自己。
更重要的是,陶冶自己还浑然不知。殊不知,这种要命的家庭拖累,一旦没处理好,就是没完没了的伤害。
精彩待续……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
(文系原创,盗者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