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两个小时的超级语文课,感触很深,也有很多感动。让自己细细讲,却又讲不出什么。我现在无法体会它真正的内涵,无法很好的消化超级课堂带来的知识冲击。
每天下午大脑昏昏沉沉,对学习的知识记不住,不能很好的理解与运用。那就让自己慢下来吧,慢慢的去思索,去体会。
下决心去做的事,就是慢点,只要是一直在努力,就会有进步的。
慢慢想来,今天给我带来的启发。1、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要扩的内容非常非常多。你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讲到。讲的太多反而等于什么也没教,要抓住语文的主线。抓住主要点,一节课把一个重点解决好,让学生明白,就是进步。2、学生懂得没必要去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我们只需要提供方法与技巧就可以了,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做好监督与检查。3、对于文本的解读。要把握住教学的主要点,要有自己的亮点所在,要有自己的思考所在。4、学生认为的一堂好课是有趣有料,让他们在轻松中在欢笑中学好语文,这是他们最期待语文课。5、语文老师要有自己的基本功,要有自己对语文的热爱与对文本广泛的解读,你只有一桶水才能分给学生一杯水。
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来教语文,又不能离开了语文的文本不能离开教学大纲。
一堂好的课,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这一堂课中都会有所进步,都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让自己慢下来,慢慢的去思考,做好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
多去思考,多去想办法,持之以恒的去做,不怕进步慢,只要每天有一点进步就可以了。
说实在的,我喜欢写文,可我这个人属于理性思维,在上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就特别好,语文常常考不及格。
在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我的话题也并不多。有次在办公室里,我对同事说,和别人说话我是有事说事,说完就没有话题可聊了,有时感觉很尬。同事评价,我话题少说明我这人情商低,是的,我认同,我就是一个情商特别低的人。
特别是和半生不熟的人在一块儿,没有什么可聊。和熟悉的人在一块也不会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只是不痛不痒的水说一些事情。
我有时和两个姨、舅去看外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也是没有什么话题可聊,都是他们问什么我回答什么。话题很少,属于老实的那种。
今后也要慢慢的学着说话,和别人搞好人际交往。
慢慢的让自己的文章内容丰富起来,不能再干巴巴的就这样,写事慢慢地把事情写透彻,写精彩。
接受自己的笨拙,笨鸟先飞,人笨就勤快些,就慢慢的进步吧!
想起看的书本,海伦凯勒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一个字要学好几天。慢慢地也成了博学多才的人。
相传曾国藩就是一个很笨的笨小孩儿,记忆力很差,背书非常慢。有次小偷去他家偷东西,想等曾国藩睡后进行行窃,可是曾国潘背了好久也没有背过去,小偷反而气得从梁上下来把课文背诵过去,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才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资质平庸之辈。但这并不证明资质平庸之人就不能做出绝伦的事业,因为世界上有“勤能补拙”这句格言,同时它也是真理。
先天不足,完全可以靠后天努力补足,“勤奋”就是诀窍。“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那小偷的记忆力很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天分很高,但是遗憾的是他的天分没有加上勤奋,所以他只能是个小偷。
而曾国藩虽然没有小偷那样的天分,却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而成为一位连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天分并不等于成功,只有勤奋才能让“天才”变成“人才”
我也常常给学生说,不怕你学不会,也不怕你笨,就怕你不学,你只要去学。你就能学会,会越来越聪明,成绩会越来越好,如果你很聪明,你不用心学习,非常懒惰,你也会变得越来越笨。
一勤天下无难事。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让自己勤奋起来,无论是行动还是思想上,让身体健康,精神世界丰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