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译本: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此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 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言耳舌鼻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 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 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蜜多咒 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僧莎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观自在菩萨给和佛陀弟子舍利子讲自己的佛法,般若是智慧的意思,分为世间般若(生活中的技能知识等)出世间般若(远离了欲望和烦恼)和无上般若(没有了分别心,看透),般若是智慧,波罗蜜多是如何用智慧达到彼岸。
观自在菩萨 运用初始的智慧到达彼岸时,看到色色(物质),受(感受,感觉),想(悲苦,欢乐,平常),行(各种念头),识(意识)五蕴,都是空,看破了一切而没有苦难。
色和空是一会事,空和色也是一样,色是空的一部分,空中也包含色,受想行识和色一样都和空是一体的。(色物质,和空万物的根本。)
所以,了解空,就没有具体的色受想行识,也不会受到耳舌鼻意六根的影响。也就不会区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对我们的吸引或者憎恶。
可以达到没有因为执着把假的认为是真的,或者把真的认为是假的无明;无明是苦的根源,要断尽苦,需要脱离死,需要断尽生,要脱离生,必须断尽有,断尽有需要断尽取,断尽爱,断尽受,断尽触六根,断尽色,色源于识,识源于行,行源于无明。无明代表不知因果,不知世界的本来面目。(因为我们经常受苦,苦是因为把假当真,真当假,不知道因果。我们怕死是源于希望生,因为想得到所以希望生,因为想占据,所以希望得到,因为有感受所以想拥有,我们的感觉是因为物质,因为意识感觉到了物质,因为行动是因为物质,而行动是因为无明)(一个推理过程。)
苦集灭道四谛是一种简单的修行方法,因为欲望产生了苦,烦恼业障是集,灭以智慧断绝欲望。仅仅知道如何终结苦是没用的,需要通过修行之道达到苦灭之境。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 (因为般若的智慧就不需要修行智,也就没有无得和无所得。)
菩萨道,是从般若波罗蜜开始(六度即六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心里没有障(业障,因为身口意导致,烦恼障,因贪嗔和欲求,所知障,各种无明)碍,没有恐怖,
远离颠倒(四中典型的颠倒妄见是,以无常为恒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污染为清净)梦想和究竟涅(佛教徒最后的妄想,涅可解释为离开欲望和心无挂碍的罗汉境,修行中的一个阶段。)
很多佛(觉悟者和令他人觉悟的,觉知一切是为佛)都是遵从最初的智慧达到的。
所以得到阿褥多罗(无上)三藐三(最佳)菩提(觉悟)
所以知道般若波罗蜜多是最有效的咒语,咒语是: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僧莎诃。
心经熊逸说是大乘佛教的学习纲领,用最初的智慧,看破色和各种欲望行为,知道在时间上,万物是随时变化的,他人下一秒就变了,思想和情绪就不一样了,事情下一秒就不同了,这样我们面对变化就不会着急、害怕、不理解、发怒等。所有的苦难、不舒服,都是从人虚无的欲望产生的,认为我要尊严、荣誉、公平、尊重等众多烦恼。看透事物本质,明白他们其实不是我们看到、感觉到的,<最少我们看不到95%的暗物质,我们生物器官是化学反应呈现的,本来就不真实>。从而我们产生的经验、感受都不是真实的;我们的思想、意识也失去了真实的依托。不执著、减少欲望、更宽容、淡定的看待世界,社会、公司、关系、朋友、亲人、儿女,我们就会少掉很多痛苦。也许我们做不到,看破一切,灭掉所有欲望,但是明白他们的变化和不真实,我们可以做到不痛苦、轻痛苦。我们比古人更了解这个世界和人类自己的身体。我们很多痛苦和行为,都是因为基因和文化控制的,看破的不执著,让我们能摆脱控制,甚至利用那些控制给自己带来快乐。我们追求的根本是幸福,而不是佛,过程应该是快乐的,结果应该是幸福的。从身边当下的小事做起,不执著,低欲望,用智慧行事,只要最轻的幸福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