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学习有些倦怠了,一直想要认知提升,可是在学了些知识点后还是觉得茫然,慢慢的开始质疑自己选学的方向。那些“东西”是不是真的像别人说的是没用的东西?是虚的东西?会不会真的离我太远了......
回看之前写的文章的标题——认知迭代、批判性思维、刻意练习、能力圈、第一性原理、盲维......到底是在说什么?为什么要迭代?大家不是都在为生活努力打拼吗?说这些有什么用?静下心来梳理,思路渐渐清晰, 原来这些宝贵的点像散落在地的一颗颗珍珠,待我捡拾起来,惊喜地发现它们竟然已经能连成一小串动人的项链!
来,看看它们是如何串联的......
我们人类是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些感官通道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认识。但是我们感官能力是有天然局限的,比如人类视觉对光做出了自己的适应范围的选择,范围的波长为400纳米至700纳米,此外人类无法看到,比如紫外线。
振动的物体就会产生声音。因为声音的频率范围比较大,但大多数人能听到的范围大约是每秒20次至20000次的震动。超出人类能力范围的波段,人类也无法感知。
大脑是一个生存器官,大脑的生理网状系统对接收到的信息也是自动过滤的。大脑的设计是为了解决生存和传承的问题。人类用这种扭曲和简化了的物态的感官系统有效的建立了自己生存所需的辨识系统。
原来,人类的设计只是为了生存下去而已!!!
找到这个底层逻辑,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人们会“自圆其说”,会有“证实偏见”(不断寻找信息以证真而非证伪自己的假设倾向),因为他要证明自己没错,要求得生存下去的各种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一旦碰到异己就立马拿起盾牌以抵御“外侵”,因为如果接受别样的声音,就意味着自己的认知地图可能破碎,破碎就意味着原有的自已将会变得不完整。
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会有这么多误解和矛盾,因为即使同样的场景,人们只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只听见自己想听见的。由于不同的认知,想要互相理解,只有保持开放开明的心态才能看见对方。否则鸡同鸭讲,没有了沟通的可能。
这就是为什么倾听和开放如此可贵,因为放下自己的执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反人性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认知革命,需要双环螺旋式成长,而非低水平的重复,因为没有认知革命,我们很难有质的突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刻意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否则我们就会永远局限在自己原有的认知地图。
有人也许会说就算我知道了人类的底层设计,那我凭什么要改变?我现在好好的,为什么要革命?原因很简单,我们就跟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那口立命之井是保护我们的屏障,也是使我们与世隔绝的强大障碍。那我们是选择不顾一切的跳出舒适圈勇敢地面对更广阔世界,还是选择在井内一世安稳过活?选择没有对错,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选择跳出去!为了能更痛快的体验属于我的仅有的这一辈子!痛并快乐着:)
当然我这只“青蛙”要先认清自己能力几何,要快速认知升级,躲避陷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但非常明确的一点是——我再也不想要回到那口井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