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学校要一二年级恢复考试(每单元一考的那种,其实期中期末一直也在考),一二年级要布置家庭作业,惨了,孩子们。
理由是什么?是三年级成绩太差了,三年级就不会考试了。唉……绕了一圈,又回来了,终究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但是,他们从来都不去想,这是怎么了?
其实就算这几年没有考试,但是整个模式跟之前需要考试没什么两样,上课、作业也是为了考试。
比如说语文,背背背,背课文,背古诗,背拼音……甚至背作文,更有甚者还背看图写话;默默默,默课文,默生字,默古诗……;抄抄抄,一页一页的抄,一个拼音字母抄一页,一个生字抄一页……
再比如数学,还是背背背,默默默,抄抄抄,乘法口诀,概念定律,甚至还研究出来加减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课前读,课中读,不读到滚瓜烂熟誓不罢休,必须读到听到前半句,嘴巴马上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结果。
但是,学习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说语文教学,要贯彻的是终身教育思想,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地位,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不从而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拓精神的自由空间,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语文需要大量的识字,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输入,大量的输出。但是,我们整天抓住那几个字整天听写,抓着那几篇课文整天背诵,如何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上了中高年级出现的阅读障碍,语言表达障碍,与缺乏交流,缺少阅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再比如说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最终是培养学生的“四能”—— 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给禁锢了——你只需要把这些算式背下来,默下来就可以了。甚至都可以不用动脑。到了中高年级,习惯性不需要动脑,但是难度提升,所以一群学生选择躺平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一个算式的答案,却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越学越没有信心,越学越困难,最终到了高年级,成绩一塌糊涂,实属正常。
是我们训练不够吗?每个老师兢兢业业,两本练习册,加上课本的内容,本来一个星期五六节数学课的,硬是抢到了十四五节,但是成绩依然糟糕透顶,学生学得生不如死,老师教得痛苦万分。
何故?因为我们一开始就错了,从起点就错了,而且一错再错,一错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