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自己就有些生气。
情绪好一点了,就随手找了自己以前读过的一本书,看到这么一句:
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一层层挖下去,直到挖不动为止。坦然地承认、接纳那些难以启齿的想法,让情绪极度透明。
自己有印象,之前也没有太当回事,就看去就完了。当今天看到句话,自己还真有些感触。有些好的电视剧,有人说常看常新。我现在也有了同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这个道理吧。这句话自己感觉很有道理,但从来都没有做到过。自己之所以没有做到,是因为自己想事情时,就会有很多的消极情绪,有很多不好的想法。会更让自己难受。为了不去继续想,那就会看视频转移一下注意力。情绪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我曾经也说过,自己难受时,要好好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把真正的问题的找出来,但每次总撑不到最后……
看到“难以启齿”的想法,我好像就突然明白了。当自己想到是因为自己各种不好,才有这样的行为,自己就会对自己全面的否定,然后接着就会担心未来。
比如学习就很典型,自己学不会,自己就会认为自己太笨了,自己这么笨,之后那么多怎么学完呢?前几章就学不明白,那之后的会越来越难,自己更没学不懂了。心就开始焦虑,难受。越想自己越不是学习的料。就会变的非常的消极。
其实当自己意识到自己笨后,想法就开始走偏了,就像有个分叉路口,有两条路--“理智”和“情感”,由于“理智”这条难走,也比较不好找;“情感”这条路比较宽,比较好找。所以自己每次就直接选择了“情感”这条路。
后面都是情绪的表达,在这条路上“走”的越远,就会引起各种不好的情绪。自己从那个分叉路口,就走错了。
书面说,要学会问各种问题。我现在才明白,这些问题,就是让自己可以找到“理智”,使自己不会走偏。
当自己认为笨时,不是急着接受自己的“笨”,而是问,为什么感觉自己“笨”?哪里没有学会才让自己有“笨”的感觉?自己把这个知识点学会了,是不是就不“笨”了?既然不“笨”,自己都学得会,那还担心什么呢?
我对接受,也有不同的理解。自己以前也想了很多关于“接受”的问题。但作用都不太大。我现在就有一个疑问:自己就应该全然的接受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