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2014年年底的那个寒冷的月份的某天,朋友问我晚上如何安排,我说,我去看麦子。
朋友不知麦子是何许人也,我说是微乐队主唱。朋友竟也不知微乐队。不止是她,那阵子我们摆弄一个以摇滚联盟为主题的公众号,群内的兄弟姐妹们也无人知晓此人和此乐队。
他们亦是如此,大家甚是。
到了livehouse,现场几乎没有人,我随便找了个角落休息。眼看着还有十几分钟就到了开场的时间,却只有寥寥的七八个人,场面有些尴尬。麦子也有些尴尬,他带个帽子,东走走西窜窜,过一会就看看时间。之前的我只听过17年前微乐队的《水》和11年后麦子的《诗了你的青春》,那还是大学时代的事情了。这些年乐队消声灭迹,我也并无太多关注,只是偶尔怀疑下耳机中的这两种声音居然是一个人发出的。所以我并不知麦子是什么长相。但那天看到他便知,哦,这就是麦子。想来也是,这寥寥无几的人当中,也不会有别人。
麦子坐到了我的对面,对我说,“人不多啊。”
我点头。
他指了指我的相机,“能录像不?”
我说能。
然后他说帮忙录下,之后发给他,说着丢给我一根烟。是中南海。
随后我们相互加了微信。这也是我的好友列表中唯一一个摇滚明星了。
之于我,麦子是个摇滚明星。可我加他微信那阵,他的身份是民谣歌手。再往前,他是个诗人、是个画家。后来,他是“微文化创始人”,现在又变成“达妙微师”。可无论他的身份怎么,对我来说,永不能磨灭的就是那张诗与歌完美交融的后噪音。
说是后噪音,那是他们自称的。当一个音乐人把灵魂揉进音乐的时候,那音乐就充满了诗性和生命。他们的音乐是灵性的、狂躁的、阴晦的,包容了我所有的沮丧与不安,击垮了我内心深处扭曲的众神。我不得不爱上它。
那天,麦子在台上唱着,“我成了你的诗人,诗了你的青春”,我在台下看着,“我准备好了烂掉,一生下来就烂掉”。唱歌的人老了,听歌的人长大了。
因为一个时代开始了,一个时代结束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2520/484e46cf1e8ce29f.jpg)
佛光——微乐队
我们沿街坐下
扯下多余的头发
咬碎要吃的面
面和萝卜
水
不会流动
身后的植物我们的姐妹
对着我们的后背自言自语
打两声喷嚏
沿街行走
空气里的灰尘被雨打湿贴在脸上
我们走过一群跳皮筋的孩子
仰卧在床上
烧煤
喝开水
那个女人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就死了
报纸贴满了墙壁
四处传出电话的叫声人们去哪儿了
镜子里有一双眼睛停止了转动
人们去哪儿了
人们上哪儿了
这间房顶的掾被虫打空
主人三个月前在床上烂了
主人烂了
我们在他的床上仰望
烧煤喝开水
街上一个女人也没有
我们在他的床上仰望
一群孩子在路灯下坐着
沉默不语
他们挤在一起穿着红色的衣服
众神从我们背上离开
桌上的杯子一摇就会动
但是我们仍然习惯在漆黑的晚上触摸阴冷的墙上微弱的佛光
马路上飞过一群黑色的蝴蝶
他们寂静地如同屠杀
他们比漆黑更加血红
一页纸在风中被撕开黄昏
他们听见隔壁一个人将铁钉打进墙里
他们看见人们的头发流着鲜血
他们在空气里抽出一根根黑丝
将翅膀烧毁
穿过路边的植物
穿过马铃薯的铜锣敲响在一个世纪的远处
穿过枯干的白杨树在地上跳动的细胞
那些北风中的铁甲还在证据不足的惊恐中扮演生者的衣杉
那些被驱逐的人被移居的人被杂居的人
在北风中他们喊他们喊
他们喊不出你的名字他们喊不出你的名字
他们喊不出你的名字他们喊不出你的名字
但是我们仍然习惯在漆黑的晚上触摸阴冷的墙上微弱的佛光
但是我的耳朵里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声音
在漆黑的晚上
在没有阴冷的街上
一个流着泪的女孩说:
“冷我就哭。”
但是我依然在墙上
我习惯在墙上
在漆黑的晚上
在阴冷的墙上
触摸那些佛光
那些鸟的沙囊笛子
岩洞里的唱针自焚
刀刃上的大西洋
女娲的月亮
豆角的灯
豆角的灯........
啊他们跑他们跑他们猜测着他们怀疑着
象肢解象慌言象绝望象粗布的地面
啊他们跑他们跑他们跳他们跳他们滚滚滚跑
啊他们跑他们跑他们跑不动
他们不动他们在夜里游荡
他们在夜里游荡
他们在夜里游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