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到一篇采访稿,被米雯娟的一句话打动了,他说,“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可以想象和探索的学习体验。”
一句话,直戳痛点。
80后的学习是不可以想象和探索的。
用考试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来形容那段学习生涯,一点儿都不夸张。
那个时候,不允许学生去想象,也用不着去探索,只要记忆力好,能背出所有的正确答案就是好学生。
那段日子真是枯燥又乏味,而可以去想象和探索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但这样的学习体验很难实现:
①这样的学习体验需要包容
包容,对老师来说是不容易的。
要允许孩子脑洞大开,而脑洞大开的结果,往往不是让人眼前一亮,而是,距离目标十万八千里的惨不忍睹。
看到学生如此的迷失自我,人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犹豫,到底是鼓励孩子去创新,去探索,还是要去高水平的完成任务。
我很佩服美国的老师,即便面对孩子们如狗屎一般的作品也能微笑地称赞。
②这样的学习体验需要开放
教育的开放不光是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是真的认为世界是复杂的,一个问题会有很多种可能性。
比如,历史是我最头疼的学科之一,因为当时学习历史就是背题。而我总是记不住,也不理解出题人写答案的意图。
然而,历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没有标准答案。当某位学者提出一个崭新的观点,以独特的视角去解释历史中的某个疑团,这就让人们有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新的见解。
如果历史能这么学习一定更加开放和有趣。
③这样的学习体验需要内驱
那种由排名带来的压力,老师和家长施加的压力,以及升学的压力组成的动力无法驱策学生们去想象和探索。学生只会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提高分数上,而刷题是最快捷的途径。
一个考试机器是没有内驱力的。只有年轻的心灵不被压力所胁迫,才会被激发出去学习,去想象,去探索的内驱力。
拿孩子认字为例。
低年级的小学生学习汉字,老师都是要求死记硬背,一个词抄写几遍,然后反复的记忆。孩子没有去想象和探索的时间,兴趣,和必要。
天涯论坛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认字的时候,就像在画画做游戏一样,带着孩子想象在一个简单的字上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比如,给【日】加一笔变成什么字。
还会带着孩子去画日月山川,看我们的汉字是如何从图画一步步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整个过程,生动而又有趣,孩子在想象中,不停的探索,学习也变得快乐而高效。
这样的教育复杂而富有挑战,也被人称赞。
学校教育肯定会追求结果,考试也更强调公平,所以,不要对学校教育期望太高。
但是家庭能够给孩子一个可以想象和探索的学习环境,包容孩子的异想天开,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在探索中成长。
微信视频,在线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