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闲又没有灵感的时候,想着写一篇文章吧。打开电脑,桌面上好多只标注了题目的空白文档,一篇篇的打开,想要落笔,一时却又感觉无从说起。
而所有这些文档,都是曾经在瞬间触动过心灵想要长篇大论一番的。只不过,彼时彼地,各种繁忙,来不及即刻喷涌而出,于是安慰自己,先标注下来,回头再来写吧。
一天半天转回头来,那点依稀的感觉还在,勉强着还能草成一篇文章。若是过了三天四天,再回过头来,黄瓜菜早就凉了。
删吧,多少又有点舍不得,毕竟,它们都是曾经停留在我心尖子上片刻的灵感啊。不删吧,任凭如何凝神聚力,也无法拼凑起当初的感觉和脉络了。
在一定程度上说,现在的我喜欢命题作文好过灵感之作。不是命题作文写起来更轻松,而是灵感之作太任性、太稍纵即逝、太让人把握不住。
人在江湖,烟火家常,咱又不是专职作家,哪里有那样的自由什么时候来了灵感什么时候就专心致志地坐下来啊。所以,很多时候,灵感就是一只过目即忘的蝶儿,翩跹着飞过来,又翩跹的飞过去。就像一个来不及拴住就溜走的眼神,又像一句还没有完全谙透滋味就消散在风中的话。
而这所有的随意和不确定,命题作文永远不会出现。很多时候,编辑扔过一个主题,当时当地一点头绪都没有,不过,不用着急,时间充裕着呢,不是时间充裕着等你写,而是时间充裕着让你去思考去权衡去拿捏。于是,走着路也想,干着活也想,开着会也想,吃着饭也想,甚至要睡觉了,还要拿张纸片罗列一下结构和布局。有了那么成熟的酝酿,再动笔,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自然不再话下。
所以,写字到一定阶段,很容易就能区分生手和熟手的区别。
生手一般都是仰仗灵感生存的,天天眼巴巴地等着盼着,就像深宫大院里的寂寞女人等着主子翻牌,没有一点主动权和选择权。
熟手呢,个个都是随时随地可以埋锅造饭的能耐人,灵感来了当然好,灵感不来,一样可以煎炒烹炸整出一盘色香味不差的佳肴来。
从这个角度说,熟手是脱离了灵感桎梏的自由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好的写作者,就可以完全不鸟灵感那忽闪忽闪的小翅膀了。
回想快餐化阅读以来遇到的那些让人惊艳的文章,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规律,所有能够瞬间打动心灵和眼睛、并让人欲罢不能想要再三温习的文章,都是灵感附体的作品。
在那样的作品里,你能清晰看到灵感女神如何驾驭一个人的思想和大脑,纵横捭阖地在文字的大地上撒野。那样的撒野,也许章法不够,也许语言不是特别成熟,但那种汪洋恣肆的喷涌,像极了一场淋漓尽致的大雨。用一个更通俗的比拟,就像一锅烧开的沸水那样咕嘟咕嘟地冒着汪洋热气沸反盈天,又像走在热恋中的情人奋不顾身的兜头盖脸。
说了这么多你该明白了,有灵感附体的作品,都是带有激情的。这样的激情,在没有灵感的作品里,非常少见。
这一点通过那种灵感间断后重新铺就的文章看得尤其明显。
很多作者,在灵感的驾驭下奋笔疾书,写到半截,临时有事不得不跑开了,等再回来,灵感已经不再了。这样的时候,文章还要继续下去。可无论怎么努力,都避免不了阅读快感上的打结了。那种打结,就是读着读着,突然一顿,顿过之后,之前的感觉味道都不对了,至于如何不对,具体也说不上来,仿佛本来在一条大路上一马平川的走着,突然一个转弯,入了一条羊肠小道。又像特别流畅的线条,猝不及防地出现一个死结,死结之后,是不断的死结,读得人疙里疙瘩,那个别扭就别提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扭,无非是灵感抽身而去的缘故。
相对于这样的疙瘩流苏,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压根没有灵感的理性作品。
这样的文章往往带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气质,遣词造句也工整,布局排列也讲究,引经据典也老道,但是,就是没有阅读的快感,就是提不起太大太浓的兴趣。那场景像极了一个人去相亲,对面坐的那个人好像也挑不出什么具体毛病,但要你终身相守,绝对不可能。
如果必须用一个词来描述,应该是那四个字:寡淡无味。
对,就是寡淡无味。一个寡淡抹杀了所有的技巧,一个无味凸显了人道永远挫败于神力的本相。
也是因为深谙了这样的本质,无论怎样牛逼的作家,无论掌握了怎样熟练的技法和窍门,他们还是要一天到晚的在灵感的神位前匍匐跪拜的。作为在写字这个行当厮混这么久的那个人,他们太知道灵感的重要性了。如果将文字创作比喻成一面湖泊的话,灵感就是一尾跳脱出湖面的红鲤鱼,有了这条鱼,整面湖就有了灵动的眼睛和雀跃的情趣。没有这条鱼,湖面再浩瀚,也不过一汪死气沉沉的水而已。
rt6G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