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了一篇《设计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绝望的?》的文章,得到很多真实的反馈。通过真实的项目案例,点出了需求方和设计师由于沟通不充分导向的剧情反转,设计师全程被套路,一步步走向绝望。虽是个很小的工作案例,但却是大部分设计师每天生活的真实写照。
设计虽属于服务行业,但也是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且设计的好坏往往还代表着审美的层次。因为设计表现的效果就是视觉效果,直接决定了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的好坏。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有个好卖相,就多了一次可能抵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机会。
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小情怀,这才赋予了每位设计师都与众不同。但需求方一次次从审美、精神、身体上的全方位碾压,设计师内心深处的小情怀,早已碎了一地。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发生呢?就让我们来一同来见证这起设计事故。
需求方:这次车展我们要请一位明星来参加活动,需设计一组海报来提前推广预热,具体要求如下。
策划主题:打造神秘Boss概念,讲述争夺与Boss看车展的唯一名额,引出两位参与的主持人,并且差异化性格、特点,并宣布两人的个人宣言。
设计要求:整体风格以深色神秘感视觉为主,画面简洁突出人物与口号宣言。
女主小美:“心灵超越美貌,灵魂才是最高级的魅力”
女主小丽:“颜值决定一切,可以不懂但不能不美”
标题文案:《要和Boss去车展》 爱美女还是爱搞笑?唯一名额!小美or小丽,你究竟支持谁?
设计师:提炼设计关键词“神秘、深色、简洁”,还有就是文案。面对需求方给出这样的需求,设计师很无语,没有给出一点点设计风格的指向,完全要靠设计师自己的主观臆测。于是第一版设计出炉了。
第一版设计需求方:领导反馈,设计有点性冷淡,能不能换个热闹点的背景颜色。
设计师:需求方反馈可以理解成换个暖色系的背景颜色就好,于是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修改出第二版设计。
第二版设计需求方:这个项目背负的KPI很重,领导非常重视,能不能换个风格,我们想要去旅行的那种休闲的感觉,还找了例图如下。
旅行的例图设计师:这反转好尬?不是说好了就换个背景吗?这变化的幅度也忒大了吧!方案不好没关系,咱们就是要趋向于更接近目标的方案,这明显是沟通有问题?设计师通过对需求方例图的感受和旅行休闲的关键词,重新出了第三版设计。
第三版设计需求方:领导反馈这个风格不好,还没之前的好看,有点乱,要要简洁点的风格。
设计师:我们画图不需要时间的吗?揣摩几个关键词去做设计,要杀死多少脑细胞。而且这不是你们要求的设计风格吗?完全按例图的风格来设计也不行?真想尥蹶子了,你们想要什么能不能先想好。
激励的思想斗争过后,继续去提炼关键词“简洁”。索性把背景全去了试一下。重新出了第四版设计。
第四版设计需求方:领导说想看看把明星加上去的效果,可能要请杨昊铭,另外加上二维码,以便于宣传。
设计师:设计风格确定了吗?只是换成明星上阵就好了吗?设计师真的就这么理解了,感觉幸福来的如此突然,只是期望方案早点通过而已,做了第五版设计。
第五版设计需求方:领导说没有比拼的感觉,明星不够突出,我们花了好多钱,一定要设计的大一点,另外二维码还是去了吧!
设计师:以为是终稿了,原来人物还是不够大,接下来就是需求方在反复调试明星位置,大小的问题,我们就要对比代过中间的无聊的修改过程吧,做了第六版设计。
第六版设计需求方:领导说你怎么就改真人的效果,还有神秘的版本呢?那个也要改。
设计师:你们不是也没说要改吗?而且咱们不是一直在真人版上调吗?都调了十几版了。眼看就要胜利了,继续做了第七版设计。
第七版设计接下来开始找不同,看看调了10几版的大小方位区别在哪里?
神秘版前后对比 真人版前后对比需求方:设计师人呢?捉急?初来?领导说我们的广告赞助费用不多,没想到明星这么贵,请不起。
设计师:剧情再次反转,设计师也是始料未及,还好只是去掉个人,不是重新设计整个方案,于是做了第八版设计。
第八版设计需求方:领导觉的PK气势不够强烈,再调整一下。
设计师:不是说只去掉明星就好了吗?你们无心争辩了,只要方案能过,纵使你们有千军万马,我也只有坦然面对了,于是做了第九版设计。
第九版设计需求方:领导都生气了,我们的二维码哪去了,幸好被发现了。
设计师:加是你们,去也是你们,现又要加上,你们到底能不能确定好了,来来回回的,这是在走城门呢?需求方最终还是确定要加上,于是做了第十版设计。
第十版设计大家快来快来找不同,去掉明星后的几版修改,对比如下。
快来找不同需求方:一个星期以后,我们的项目没能拉到赞助,可能要取消了?
完全懵圈设计师:剧情难道不应该是尾声了吗?为什么再次进入高潮。此刻最需要做的是,及时抚慰已经万马奔腾的内心,俺也是有素质的文化人好不了。还是算了吧!回去还是条汉子。
以上案例的直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需求方的反复无常,要求设计师以一种同理心来对待工作,项目的进展是他们自己也始料未及,设计师的小情怀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中间的沟通出现了很多断层,我们甚至在起初就可以多问问设计需求,哪怕多耽误一些时间在沟通上,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可以节约后期造成的大量返工。
以上,在由我们团队(搜狐媒体UED中心)编著的《好设计,有方法》一书中,使用很大的篇幅进行了详尽的解读,用很平实易懂语言从设计的角度诠释了用户的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