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参加工作,他成了采煤车间的一名推工。 推工是个重体力活,年轻气盛的他从不惧怕出力,干得非常带劲。坑下最讲究的是规章,只要依规操作就会有安全的保障。他平平安安地干了十年整。
那年厨房人手少,车间干部又听说他在乡间帮过厨,会做大锅饭,便把他调到了厨房。 三年的厨房工作练就了他的厨艺,一次擀五十斤的面条是他的拿手好戏,可烙烧馍和蒸馒头、做小格成了他的一绝。
一次,他切菜时不慎伤了手,只好去休息。那天,他带伤在煤堆上溜达,看到有当地年轻人在闹事,一平车的煤价五角,拉者就是不给这钱。路见不平的他响亮地说了一句:先去开条,然后再拉。那位横行的村人还瞪着眼说:你再说一句。他坚定地说:先去开条!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对方竟然打了他一个耳光。春阳是一个犟者,当着众人他要讨个说法。要知道这可是个有着十年推工经历的人,尽管说,他手上还有伤,可那胳膊的气力绝不可低估,就在这一瞬间,他按捺不住胸中的火气,一拳就打了出去。那个小子当场倒地,爬在地上半天也起不来。
就是这一拳,有力地震慑了那些经常在厂里胡搅蛮缠的人;也就是这一拳明明白白的告诉当地人:这拉煤是要出钱的。从此,个别人白拉煤的现象一下就被转变了。
也就是这一拳引来麻烦。 这个不服气的小伙子,还叫来了几个同伙揍了春阳一顿,受了伤的他还住进了医院。
这次挨打受伤,并没有吓退侯春阳,他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是用实际行动维护着集体的利益。这一切都在证明:这是个勇敢的责任人。也正是这次风波,他被委以重任,调到了营业上,成了售煤者。说的更具体更清楚点,他成了煤堆的守护者。
侯春阳就任工作后,成了这一区域的名人,当地人对他有种敬偎之感。许多百姓对他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一次休息坐班车回家,在车上他听到这样的对话:春阳应该休息了吧,他不在场上了,咱们去拉点煤。所以说,在家休息的他也放心不下厂里的事情。尽管说有同事在替他值守岗位,也总怕有闹事者前来滋事,他说,我之所以能够胜任这个岗位,那可是打出来的。
一次午休时,有四个村人用四辆平车在后堆上偷煤。他领着五岁的女儿在巡视,发现情况后,丢下女儿,疾速追赶。小平车跑的再快,也没单人跑的快,他挡住了去路。恼羞成怒的这四个人,合伙围打了他。他是在维护工厂的利益,这顿打不能白挨。后来在厂保卫科与村的共同协调下,让这四人受到了处罚。事后也有人说他,何必要去惹人,就当没看见,一走了之吗。
守责的他,听不进这些劝说,他一直干到了企业停产的那一天,尽责地完成好了本职工作。
如今退休了的他总是不服那句话: 强龙不压地头蛇。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不论什么样的地头蛇,也不能乱来……问题是每一次地头蛇的出现,都不能彻彻底底的得到惩治,他的正义行为也不能得到堂堂正正的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