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2003年我也经历了这样类似的疫情,不幸中的万幸,那时候我在大学里读书,离毕业还有几年,整体来说就算过程中的一个插曲,非典持续半年也就结束了,没有影响我我未来的学业深造和就业。而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影响就非常大了。重灾区是应届毕业生,其次就是求职者,最后是在职者。
1. 从市场需求的变化
BOSS直聘发布《2020年春节后10天人才趋势观察》,市场招聘职位相较2019年较少了50%以上。截止目前,随着疫情的稳定,相信这个数字绝不会低于30%,也就是说整体上岗位的市场需求变少,而求职者增多。人才活跃度来说,较往年同期下降30%。仅有20%的人考虑职位异动。
平均薪资BOSS直聘研究院观察到,2月3日以来,市场平均招聘薪资高达9212元,同比增长19.8%;薪资中位数为6866元,同比增长10.2%。
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岗位需求减少导致。中小企业新增人才需求降低了61%,中小企业占据整个岗位需求的44%,也就是市场整体岗位需求降低了34.3%。
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企业对应届生的平均招聘薪资为6202元,同比增加了12.8%,然而与学生期望的6900元仍有显著差距。
同时,应届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49%,作为应届生岗位的创造主体,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
好的方面是:岗位质量普遍增高,人才甄选愈加严格
2. 从行业上来看
餐饮、旅游业人才需求缩水近八成,物流、医疗健康与教育培训行业“逆风向上”。其中,旅游业由于基本停摆,招聘需求不足2019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广告/传媒业的招聘需求降幅也超过七成;制造业人才新增需求同比回落47%;
线下教育培训企业新增招聘需求同比减少40%。在线教育培训企业目前的招聘重点在向课程销售倾斜。在线教育领域迎来爆发式风口,技术与运营能力或为终极挑战。
从行业来看,除房地产外,其余行业大类的新增需求全线下降。其中,广告/传媒、汽车行业的应届生需求跌幅超过65%。近两年应届生关注度最高的五大行业: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消费品行业,新增应届生岗位平均降幅达到35.7%。
宏观来说,整体萎靡。微观来说,满足疫情特征的行业尚且可以存活,违背疫情的行业苟延残喘。
3. 根据身边客户企业及职业经理人的观察
餐饮业基本关闭,制造业稳扎稳打,互联网重新洗牌,教育行业在转型。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谨慎,同时对于人才的甄选也更加的严苛,由于疫情的整个影响,对于岗位的需求也变成最大成本的考量,这不仅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就业者的负责。
基本上,会成全一部分平时拥抱互联网和有副业的职业人士,比如直播带货,抖音线上等商业机会。但大部分职业经理人会变得非常不适应远程办公和目标导向的工作方式。没有工作的职业人士,技术类的尚可,管理类的基本上都在徘徊。年前有职业经理人想跳槽,被我拦住的,都感恩戴德,年前听了我建议精兵简政的企业都感激涕零,我自己的企业也在年前进行人员缩减,这个也真的是没办法的办法。
4、求职者视频面试的需要注意的事项
(1)保持整体顺畅。顺畅就成功了一半,这里包括了环境顺畅和表达顺畅。环境顺畅比如网络环境,还有面试者自身的周边环境一定不能打扰,毕竟通过视频面试是特别容易分散精力和情绪断档的,打一个岔可能一个观点的表达和理解就过去了。表达顺畅是,要精简一切不必要的言语去顺畅的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或内容,不要赘述和谈及与面试无关的事情,可以有一点让大家彼此反映的时间,但是整体来说表达要顺畅。
视频面试的形式触达关注点不同(2)特别注意聚焦。要注意聚焦不被一切因素所干扰,也不必过分在意网络中自己的形象,只要保持职业妆容即可,要把所有的言行回归在面试当中,不要引起面试官对其他点的关注,比如不恰当的肢体语言等,也都是会影响聚焦性。
(3)关键重点强调。期待可以结构化表达自己的观点,结构化不要超过三级,最好都是一级表达,比如,这个问题我分三点来回答,切不可这个问题第一,首先,这里面还涉及三个问题,这样太乱了,你无法保证能够在面试官那里树立一个结构化的画面来理解你的表达内容。同时,建议总分总的表达,比如,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错的,我有三个理由,第一,第二,第三,总结一下,因为第一结论、第二结论,第三结论,所以我认为他的错的。我的回答完毕。要有类似于这样的形式的话语,让面试官知道你的开始和结束。如果不能很好的结构化就标签化,比如,我认为这个问题是自我管理、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的过程,再进行阐述。
顺畅保证面试的完整度,聚焦加深主题延展,重点强调凸出关键优势等。这三点我认为是视频面试最关键的三点。
当然,还有一些技巧,比如迅速回复一封精炼的邮件或者会议纪要,都是让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的方法。
5、作为一名面试官,更倾向于哪一类型的求职者
我将求职者分为这么四类:组织为导向、目标为导向、过程为导向、成长为导向。
组织为导向:能够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流程来执行所有问题,不会在意结果,主要在意是否按照领导的要求来完成工作,也不会多做。
目标为导向:不在意形式,处理事务十分灵活,公司布置工作都问结果,主要在意的是结果,以结果为驱动,获得应有的价值。
过程为导向:不在意结果,只在意标准,一切以过程为导向,以完美过程为自豪,不惜失去结果。
成长为导向:都不在意,只在意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成长进步有多少。
就当下而言,疫情其实加速了远程办公的速度,我也有一门课程专项分析远程办公的实施细节等。我更倾向于以结果为导向的人,但是如果是特别的工作岗位也要特别选择,比如做新媒体运营的,这个短期内看不见结果,这个就要用过程为导向,或者成长为导向的员工。
可以四类兼顾吗?不可以。因为,成长型和过程及组织型的冲突,目标与过程冲突,组织与目标为导向的冲突。如果不冲突,将会浪费大量的沟通成本来维持工作协作。
作者简介:杨小钟
民盟、作家、咨询师、培训师;组织及人才发展顾问,管理工具应用实践者,胜任力及人才测评认证专家;杨小钟管理咨询工作室创始人。服务过上百家企业,培训职业经理人50000+,培训时长3000+著有《重塑行政管理新生代》、《十八班管理兵器奏折》,策划出版《分寸感》等。
2020年主要授课主题:
《远程办公效能提升》
《OKR敏捷绩效管理》
《跃升领导者的6个关键能力》
《O-PDCA高效管理进阶实践》
《黄金圈目标管理特训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