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水不仅仅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也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水环境的好坏在水产养殖业上尤为重要。俗话讲“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这里的“鱼”泛指所有水产养殖经济动物,包括虾、蟹、海参、海蜇、贝类等等水生经济动物。
因此,学会察水、辨色,是每个普通水产养殖技术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为方便水产技术人员以及从事水产养殖的朋友们,较为准确地了解海、淡水池塘养殖相关的水质状态、组成以及调控技术,特将相关经验进行了整理、编辑,写成《养殖池水质分析与调控》这一技术经验性文章,仅供朋友们参考借鉴。由于水平有限,不足及错误之处再所难免,敬请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导读
一、多样性的池塘物种简示
二、水质的组成和水色的关系
三、水色的检测及藻类的作用
四、水色的分析与常规水色调节方法
五、良好水色的特征
六、优良水色的种类
七、优良水色的培养与维护
八、不良水色及其处理方法
一、多样性的池塘物种简示
二、水质的组成和水色的关系
1、水质:是指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嗅味等)、化学(无机物、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组成状况。
水质组成2、水色:是水质组成中比较直观可见的一部分,也是普遍认为可调节的部分。通常来讲,调水是指水色调节。露天养殖池塘为不可控的自然因素;不显色组成部分,因使用普通方法无法直接判断标准,因此,划归为不可调节部分。
3、池塘底质:通常自然湖泊、河道等水域的底质,是由矿物质、岩石、土壤等自然浸蚀物,以及生物活动降解有机质过程中的产物组成。养殖池塘的底质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养殖池底还有残饵、粪便、死亡的生物体等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物质,是由底泥中的微生物经厌氧发酵后的产物。
4、周边环境:是指以养殖池塘为主的周边环境。
5、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但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移生物。主要分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两大类。
6、溶解物质: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6~10um的微小颗粒,主要是指以低分子或小分子、离子形式溶解于水中的盐类、气体等物质,主要决定水体的盐度、硬度等物理指标。
7、悬浮颗粒:是指悬浮在水体中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以及泥沙、黏土、微生物等。悬浮物是造成水体浑浊的主要因素,其沉积后容易导致池底厌氧发酵,致使水质恶化。水中悬浮物的多寡,也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8、浮游生物:泛指生活于水中,但缺乏有效移动能力的漂移生物。主要分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两大类。
9、自然环境:是指以天气、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子。
三、水色的检测及藻类的作用
(一)水色的检测
1、仪器检测:水体的理化指标。技术人员必须能够熟练使用常用检测仪器,掌握基本的水质理化指标检测。
2、肉眼观察:水色。“水色”是指从视觉角度,凭经验判断,养殖水体质量的一种依据,是反应养殖水体质量最明显的一种特征,掌握并根据水色状态,学会分析、判断养殖池水体质量,是一名水产技术员应掌握的基本技能。
(二)养殖池中常见的有益和有害藻类
1、养殖池常见的有益藻类主要有:硅藻、蜂窝状三角藻、新月菱形藻、旋链角毛藻、颗粒直链藻、小球藻、栅藻、卵囊藻、微拟、衣藻、小环藻等。
2、养殖池常见有害藻类主要有:裸藻、扁裸藻、鳞孔藻、三毛金藻、水网藻、黄群藻、微囊藻、鱼腥藻、膝口藻、囊裸藻、原甲藻等。
(三)藻类的作用
1、藻类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
2、藻类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丰富的溶解氧,供应水产动物呼吸,同时还能够促进物质的循环与转化;
3、微藻类可直接给鱼苗提供丰富的饵料,还可通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食物链,给水产苗种提供营养丰富、天然适口的饵料;
4、藻类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稳定水体,平衡水体中生物群落的组成。
5、藻类能够营造良好的水色,具有一定的遮光作用,避免阳光直射,为鱼、虾、蟹等水产提供较好的隐蔽活动场所。
四、水色的分析与常规调节方法
(一)水色的分析
水色是由水体中的溶解物质、浮游生物、悬浮颗粒、池底颜色,以及周边环境等综合因素,经光线折射所形成的颜色,是普遍用来判断养殖水体好坏的宏观指标之一。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一般是以藻类的选择性培养,或藻类的定向培养来进行水色调节,不同的藻类能够使水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同时,藻类的培养也会因温度、光照、营养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正常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段,水色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温度性水色变化:养殖时期以从3~10月份开始,温度呈现出,低→高→低规律性变化。
①养殖初期,环境温度从10~15℃开始,比较适合硅藻生长繁殖,水色呈茶色、茶褐色或黄褐色;
②春夏交替,气温15~25℃,水温渐渐升高,绿藻类开始繁殖,此时水色为淡绿色、嫩绿色、黄绿色;
③进入夏季,光线较强,气温25℃以上,适合蓝藻、绿藻类繁殖,此时水色主要有黄绿、鲜绿、淡绿、蓝绿、墨绿等各类颜色的变化;
④夏秋交替,气温渐渐走低,养殖进入后期,此时,池塘有机悬浮物较多,水质较易老化,金藻、甲藻较易繁殖。
2、饵料性水色变化:
①投喂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饲料,绿藻类繁殖较快,水色多呈绿色;
②投喂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饲料,浮游动物繁殖较快,水色多呈白浊;
3、光线性水色变化:和温度性变化类似,蓝藻喜强光,硅藻喜弱光。
4、藻类交替性变化:这种现象俗称为“转水”。主要是水色由淡变浓,或由浓变淡的演变过程中,某些藻类适应了环境并生长繁殖,改变了水色。
常见藻类图片:
常见藻类 常见藻类(二)常规水色调节方法
常规水色调节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单细胞藻类,以及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菌群,来平衡稳定水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节、保持“菌、藻相平衡”。正常情况下,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富营养、重金属盐、有毒或有害物质等,是影响水色的最大因素。
1、肥水培藻:是指根据需要,结合不同藻类的特征,向养殖水体泼洒不同的营养物质,促进藻类的生长,达到培肥水体的目的。
2、补充藻种:当养殖水体中缺乏藻类时,向养殖水体中泼洒有益的优质藻种产品,或通过添加、引进外源水补充藻种。
3、换水调节:通过大量换水,延缓或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严防倒藻。
4、生物净化:当养殖池水恶化前或恶化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泼洒《海洋红螺菌原液》或《亿力菌原液》、《光合酵素》、《优酸乳原液》等有益菌群来平衡、稳定水体PH值、分解有机悬浮物、残饵、粪便等,吸收富营养,降解氨氮、亚盐、硫化氢、甲烷等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净化水体。
5、化学净化:当水色浑、浓、透明度较低时,通过施加化学净水剂、消毒剂等来净化水质。
6、定向施肥:当水色较浓时,通过泼洒《定向培水素》或《定向培藻素》促进藻类新陈代谢,维持良好水色,同时将老绿水转化为嫩绿色。
五、水色的作用、特性及其分类
(一)水色的作用
1、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加速物质循环、转化,净化水质;
2、稳定水体,调节稳定水温,吸收富营养、重金属盐,降低水中有毒物质的含量;
3、为鱼、虾、蟹直接提供天然饵料,或通过食物链间接提供天然活体饵料;
4、降低水体的透明度,抑制青苔的滋生。同时为水产动物提供安全、隐蔽的活动场所。透明度的降低有利于对虾防御敌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菌的繁殖,维系藻相、菌相、浮游动物,三者的动态平衡。
(二)水色的特征
严正声明:以下图片为大水面养殖池实拍照片,严禁盗图,为不影响观看效果,我就不打上水印了。
1、早春低温硅藻水:水色呈茶色、茶褐色。
早春使用《定向培水素》定向培育的硅藻水水色2、夏季高温季节绿藻水:水色呈淡绿色、黄绿色、深绿色。
夏季用《定向培水素》定向培育的小球藻、栅藻和小硅藻水水色夏季高温季节,常见藻类有:小球藻、栅藻、卵囊藻、小环藻、绿球藻、空球藻、色球藻、十字藻、盘星藻、圆筛藻、团藻、珠藻、鼓藻、集星藻、双射盘星藻、颤藻、隐藻、螺旋藻、黄藻、二叉四角藻、四棘鼓藻等。
夏季用《定向培水素》定向培育的小球藻、栅藻和小硅藻水水色3、秋季池塘:水色呈黄绿色、茶绿色。
秋季使用《定向培水素》定向培育的小球藻、栅藻和小硅藻,即硅、绿藻水。4、越冬池塘:水色呈茶色、茶绿色。以小硅藻、栅藻、小球藻等为主。
越冬池塘使用《定向培水素》定向培育的硅、绿藻水。5、春夏交替季节:对虾养殖池,使用《定向培水素》加《复合小球藻原液》培养的水色。见下图实拍照片:
好水欣赏:对虾养殖池实拍照片,拍摄时间为2018年5月16日~25日期间,实拍照片,严禁盗图。
水色1:施肥、下藻种培养第二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水色1:先施肥后下藻种,培养第2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水色2:施肥、下藻种培养第三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水色2:施肥、下藻种培养第三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水色2:培养第3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
水色3:培养第四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水色3:培养第4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水色4:培养第五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水色4:培养第5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水色5:培养第六天,泼洒一次《海洋红螺菌原液》,用量1瓶10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水色5:培养第6天,泼洒一次《海洋红螺菌原液》,用量1瓶10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培养第6天:肥、活、嫩、嫩、爽的黄绿色,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水色6:培养第7天。水色保持肥、活、嫩、爽的黄绿色,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培养第7天:肥、活、嫩、爽的黄绿色,泼洒《海洋红螺菌原液》的第二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水色7:培养第8天。水色保持肥、活、嫩、爽的黄绿色,泼洒《海洋红螺菌原液》的第二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培养第8天:肥、活、嫩、爽的黄绿色,泼洒《海洋红螺菌原液》的第三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水色8:培养第9天。水色保持肥、活、嫩、爽的黄绿色,也就是泼洒《海洋红螺菌原液》的第三天。主要藻种为:小球藻、栅藻、小硅藻。
经验表明,只有当有益藻类在养殖池的水体中占据绝对优势时,同时,配合使用真正的《藻类定向肥》,才会培养出良好的水色。反之,当有害藻类在养殖池占据绝对优势时,就会产生具有一定危害的水色。
六、优良水色的大致种类
1、硅藻类:水色呈茶色、茶褐色(图1—2);
2、绿藻类:淡绿色、嫩绿色(图3—4);
3、混合类:黄绿色,主要为硅、绿藻混合水色(图5);
4、浓绿色:水色浓绿而不浊,主要以绿藻类为主(图6)。
七、优良水色的培养与维护
1、硅藻类水色:水色为茶色、茶褐色。水体中藻类主要为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圆筛藻、角毛藻、舟形藻等硅藻类。
以硅藻为主的水质一般较肥,硅藻营养丰富是鱼、虾、蟹等水产动物幼体的优质饵料,生活在硅藻水中的水产动物表现为体质健康、生长速度较快,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最佳水色之一。
茶色·硅藻水(图1) 茶褐色·硅藻水(图2)硅藻类水色的培养与维护方法:在深秋或早春季节,使用《定向培藻素》施肥量要适中,不可大量或过量施肥。每隔5~7天,不超过10天薄施一次《定向培藻素》配合《海洋红螺菌原液》使用效果更好。
2、绿藻类水色:水色呈淡绿色、嫩绿色。水体中的藻类主要为小球藻、栅藻、衣藻等绿藻类。
以绿藻类为主的水质一般肥度适中,视觉上比较嫩爽。透明度维持在25~35厘米之间较好。
绿藻类是吸氮,产氧冠军,能够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产生丰富的氧气,抑制弧菌的生长繁殖。因此,能够净化水质,增加水体溶解氧。水产养殖动物在绿藻水中生长较快、不易生病、体色洁净、光泽靓丽。
淡绿色(图3) 嫩绿色(图4)3、黄绿色水色:水色呈干净的黄绿混合色。水体中主要以硅藻类、绿藻类两类藻种为主,因此呈现出黄绿色的水色,是养殖池最佳的水色。
黄绿色水兼备硅藻水与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产氧力较强、营养丰富,能够有效避免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的缺点。在黄绿水色中养殖的对虾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是难得的优质水色。
黄绿色(图5)绿色、嫩绿色、黄绿色水色的培养与维护方法:在气温回升的春季、春夏交替或夏季,使用《定向培水素》施肥量可适当加大一些,但不可大量或过量施肥,原则上是少量多次,薄施为主。
当发现水色起来后(正常3天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温度的不断上升,水色将会越来越浓,此时,应适量泼洒一些《海洋红螺菌原液》1瓶10~15亩左右,控制一下藻相(一般7天左右),将水色调至(图3—5)的效果。
以后,每隔10~15天,薄施一次《定向培水素》,有条件的若配合《海洋红螺菌原液》使用,维持效果更好。
4、浓绿而不浊的水色:水体中主要以绿藻类为主,水色呈浓而不浊的绿色。一般出现于养殖中后期,透明度在10~15厘米左右,水质发亮,呈肥、活、爽的状态。
浓绿而不浊的水体中悬浮颗粒较少,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白色,泛起泡沫能够很快消失。
浓绿而不浊的水色,具有较强的缓冲力,能够有效避免养殖动物因环境突变而产生应激反应。这种水色,对于养殖水平较高的虾农来说,是有明显感触的。浓而爽绿的水色保温效果和缓冲力极好,能够有效缓冲气候变化,降低对养殖对象产生的应激反应。
浓而不浊的绿色水(图6)浓而不浊的绿水培养与维护方法:在高温季节,定期薄施《定向培水素》提高藻类的新陈代谢水平,以防藻类老化,施肥量尽量小一些,一般7天左右薄施一次《定向培水素》,配合泼洒一些《海洋红螺菌原液》,对保持水色的稳定非常有利。
八、不良水色及处理方案
1、绿浊类水色:(图7—10)
(图7) (图8) (图9) (图10)当养殖池出现(图7—10)这样的水色时,即表明池水已严重老化。水体中有较多的蓝绿藻,或微囊藻生长、繁殖。
随着气温的升高,藻类浓度不断加大,蓝绿藻或微囊藻开始加速老化、死亡,水面将出现绿色的,油漆状死亡的藻体,池水透明度进一步降低,在池塘下风处,水面出现老化死亡的藻体,漂浮在水面上,并发出阵阵恶臭味。
此时,水体彻底失去自净能力。虽然在这种水体中部分水产动物,包括罗氏沼虾、对虾尚可存活,但在这种水体环境中,水产动物的采食量下降,生长速度降低,发病率大幅度提高。
建议处理方案:
第1步:换排水。边换边将表层蓝绿藻水排出,有条件的可用泵同步抽排,也可在下风口人工捞除;
第2步:在晴天上午9~10点:
①《苔藻速控》每亩•米使用200~250克,必须全程配合增氧,尤其是当晚一定要注意增氧;隔天使用《高铁酸钾泡腾片》每亩米500克或《高能毒必净》每亩米200~500克,进行解毒处理;使用《高能毒必净》若突遇闷热、雷雨天气,应及时泼洒《应激解毒灵》每亩米200~300克,并配合机械增氧。
②《靓水素》每亩米100~200ml,必须全程配合增氧,尤其是当晚一定要注意增氧;
③《生物蓝藻净》每亩米80~200克+《碳晶灵》每亩米500~1000克 +《生物底净爽》每亩米500~1000克,必须全程配合增氧,尤其是当晚一定要注意增氧。
2、红浊类水色:(图11—12)
酱红色、砖红色(图11) 黑褐色、酱油色(图12)当养殖池出现(图11—12)这样的水色时,即表明池水中有大量的鞭毛藻、裸藻、原甲藻、原生动物、赤潮生物等生长、繁殖。
养殖池出现这种水色,主要是因为残饵、粪便、有机悬浮机物过多等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致使有益藻类大量死亡,水质老化,溶解氧缺乏,底质严重恶化,底泥板结呈厌氧发酵状态,池塘生态失去平衡等综合因素共同演变,所导致的水体恶化现象。
建议处理方案:
1、采取上进、下排的换水方法:排去部分底层水的同时,将干净的外源水从上面添加到养殖池。加换水完成后,使用《生物裸甲净》或《亿力菌原液》+《碳晶灵》全池泼洒。同时,需要注意增氧;
2、发现水色明显转变后,从第3天开始,全池泼洒《复合小球藻原液》+《定向培水素》进行培水。按以上方法处理,正常3~5天内可调成理想水色。
3、黄浊类水色:(图13)
黄浊色水(图13)当养殖池出现(图13)这样的水色时,即表明池水中含有大量的甲藻、金藻等鞭毛藻类。养殖池中积存的有机物,经细菌厌氧分解,使池中PH值下降时,尤其是塘底酸化时,极易产生这种水色。这种水色不适合养殖水产养殖,尤其是极不适合养虾。
建议解决方案:
1、首先泼洒石灰水,提高水体PH值。根据以往的经验,每使用20ppm的生石灰,可将PH值提高0.5左右;
2、第2天用《海洋红螺菌原液》+《生物底净爽》进行水体净化和底质改良;
3、第3天看情况,可先引进3~5公分外源水,或直接使用《定向培水素》+《复合小球藻原液》全池泼洒。
4、白浊类水色:(图14.1—14.2)
图14.1 (图14.2)当养殖池出现(图14.1—14.2)这样的水色时,表明水中有较多的敌害生物,或浮游动物滋生。
水体中产生大量的纤毛虫、轮虫、桡足类等,由于浮游生物大量的生命活动,和水产动物争夺水体中的溶解氧,同时搅动水体中的粘土微粒和其他有机屑,再加上大量繁殖起来的浮游动物,吃掉了水体中的藻类,因而致使呈现出白浊色或乳白色,这种水色的水体严重缺氧。
白浊水体溶氧不足,藻类严重缺乏,敌害微生物较多。
因此,白浊水极易导致水产动物得病,生活在白浊水中的苗种,存活率会大幅度降低,尤其是对虾类的危害较大。
建议处理方案:当发现浮游动物繁殖过多时,建议停料2~3天,使水产动物呈饥饿状态,被迫将浮游动物捕食去一部分,同时每亩投放0.8~1斤的花鲢20尾左右,按照这种方法处理,无需使用杀虫剂,一般2~3天浮游动物即消失。然后使用《复合小球藻原液》+《定向培水素》进行培藻肥水,同时全池抛洒一次《生物底净爽》进行底质改良。
5、澄清类水色:(图15.1—15.7)
图15.1) 图15.2 图15.3 图15.4 图15.5 图15.6 图15.7当养殖池出现(图15.1—15.7)这样的水色时,藻类消失或严重缺乏,池水非常清瘦,透明度很大。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1种原因:池底有大量青苔滋生(图15.1—15.7),迅速消耗了养殖池水中的营养物质,导致浮游生物尤其是藻类因得不到营养,无法生长、繁殖,从而导致池水变得清瘦,青苔水PH值基本上都偏高。
建议处理方案:使用《碳晶肽》每亩米500克~1公斤,化水全池泼洒,将池水打黑,使青苔失去光照,延缓或使者使青苔失去光合作用,然后使用《苔藻速灭》或《生物青苔净》将青苔抑杀,同时分解去除。
当青苔大面积去除后,及时用一次《海洋红螺菌原液》分解去除青苔死亡、腐烂后产生的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
隔天再使用《复合小球藻原液》+《定向培水素》培活水体,严防青苔再次滋生。
图16第2种原因:(图16)由于养殖水体受化工厂排污、农药、重金属等污染,造成浮游生物无法生长繁殖,甚至中毒死亡,导致水体异常清瘦,且难以培肥。
建议处理方案:
第1天使用《解毒有机酸》降解部分毒素。
第2天使用《高能毒必净》将水体中残留的重金属离子、游离氯、病菌、细微悬浮颗粒等物质进行吸附、络合、沉降,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处理,做好前期铺垫工作。
第3天上午使用《亿力菌原液》分解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等大分子物质,改善水质,激活池底微生态环境。
第4天使用《海洋红螺菌原液》分解被络合的部分毒素以及氨氮、亚盐、硫化氢等小分子物质。
第5天使用《复合小球藻原液》+《定向培水素》培活水体。
第6天,一般水体都可恢复活力。
正常经过以上(约7天)处理,可将受到轻微污染的水体,改善为符合水产养殖的良性水体。
深井水(图17) 使用深井水的室内养殖池(图18)第3种原因:(图17—18)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深井水或经过过滤的海水,水体过于纯净,缺乏藻种。
建议处理方案:首先使用《亿力菌原液》补充有益菌;再使用《复合小球藻原液》+《定向培水素》培活水体,并根据具体需要,适时使用《海洋红螺菌原液》控制藻相,调节水色。
图19第4种原因:(图19)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底泥板结、酸化,呈厌氧发酵状态,或由于附件有酸性水源流入养殖池等等情况,造成水PH值偏低,水体因失去缓冲力,生态不能够保持平衡,藻类加速老化死亡,导致水体怪异。
建议处理方案:
①使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提高pH值。每次每亩使用10~15公斤。通常使用20ppm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左右;
②少量多次,使用氢氧化钠调节。使用时,先配制成1:100的原液,再用1000倍的水稀释,然后一边加水一遍泼洒,以免局部浓度偏高,引起碱中毒;
③经以上方法调节后,第二天可使用《复合小球藻原液》+《定向培水素》加速培育藻类,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水体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提高水体PH值,修复并增强水体缓冲力。
最后,要适时、适当使用《海洋红螺菌原液》控制藻相,以免藻类繁殖过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