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407阅读心得——Important

0407阅读心得——Important

作者: Catherine_龙猫 | 来源:发表于2017-04-07 13:27 被阅读0次

    阅读《暗时间——学习密度与专注力》「专注」的内容时,发现自己思考的越多就越混乱。阅读过程中我对「专注」产生特别多的疑问,特别想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我于是开始“死抠”作者的表述,认真分析每句话的含义,思考为什么要写这句话,琢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但越分析越乱。事实上这部分内容并不是专门系统的介绍「专注」,作者只是“零散”记录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所以我混乱也是非常正常的。问题就出在:我没有意识到这种混乱的正常,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其他地方找答案,我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在这里死磕!

    “缺乏专注从而导致效率降低以及学习时间少”这其中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例如《第二章暗时间》中所讲的“任务切换”,作者在这部分只是补充了一些前面没讲过的新观点,比如「强烈的热忱会使人有极高的效率」,我竟天真的以为就只有本部分所讲的一个原因,还百思不得其解,愈发困惑,因此我不应该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作者的表达,因为作者对「专注」的解释很“碎片且不系统”,显然我不能在这里梳理出有关「专注」的体系,并找到我想要的全部答案。我如此细抠作者的表达,并试图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这一部分作者写的本身就有些混乱,说不定他自身本就没想写的体系化,他只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试图引起我们的思考而已)其实完全本末倒置,就好比我想学物理但却拿来语文课本一样。

    阅读本书的正确的打开方式如下:首先,这本书引起了我对「专注」的思考,我对「专注」充满各种疑惑,特别想了解其相关内容,那么我先将问题梳理记录下来,然后寻找有关「专注」的经典书籍,确定阅读书目后,浏览目录,确定阅读章节及先后顺序,开始阅读。——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建立关于专注的知识体系,并解决自己的疑惑!

    PS.对某个知识点有疑问时最好立马就去阅读,不要说「等以后」,随着时间的流逝“疑惑感”会下降,可能短时间内就不会有想去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冲动了,从而错过丰富自己「知识结构」的一个绝佳机会。

    经过上面的一番思考,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目的是什么?——当我这样问自己时,我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不知道“读这本书的目的”或者说对于读这本书的目的我是非常模糊的,没有清晰的概念。

    “生活中,我们描述一个人能力不够,或者全无能力的时候,经常这么说:

    xxx 在 yyy 方面根本没概念。”

    Excerpt From: 李笑来. “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其实,当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我就直接蒙了,内心很慌乱,大脑一片空白,因为对这个问题我只有非常模糊的感觉,说不出来。最初阅读这本书是为学习作者的学习方法论以及了解思维方面的问题,然而突然问自己时竟没了答案,一时语塞。

    这反映出我自身思维上的一些问题:生活中如果有人突然这样问我,我也是支支吾吾答不出,有时是因为之前确实没思考过,有时是只进行过非常肤浅的思考(只在大脑一闪而过,自己并未组织语言认真揣摩)。不管哪种原因,我都做不到别人的「随机应变」(当然我无数次羡慕他们可以口吐莲花、睿智过人),在这种场景下我会无比尴尬,常常暗暗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懂随机应变”,一次也未探寻过背后的原因,只是非常简单的将这一切归结为自己的「性格」,我自己关闭了通向答案的大门。

    那到底原因何在呢?怎样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对答如流”呢?当别人再问我问题时,不管自己是否思考过,都可以非常得体的作出回答,而不像之前那样窘迫呢?或许「反思」能帮到我自己,反思不是碎碎念、不是心情琐记、不是唠唠叨叨、不是没话找话,我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思维脉络」。(更多反思的内容参考成甲)

    《暗时间》学习和思考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4. 时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当遇到无法理解或解决的问题之后,最需要将原先的思维过程回顾一遍,看看到底哪个环节被阻塞住了妨碍了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分析以后需要加强哪方面的思维习惯,才能够不在同样或类似的时候被绊住。对此,将「思维的大致脉络」写下来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说明:遇到问题无法理解或无法解决——回顾思维过程——寻找被阻塞环节——思考问题点——分析加强思维——避免类似情况再出现

    思考过后总结如下:阅读本书目的是——引起思考,提出疑惑,搭建一个简易的「学习方法论」知识架构。知识架构搭建好之后,再通过大量阅读专业的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直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任何一本书之前,我必须先弄懂阅读目的,尽管阅读过程中自己可能会有新的思考或者对书有了全新的认识,阅读目的因之发生改变,但不管怎么改变,我都必须时刻晓得「阅读目的」,这样才不会在阅读中迷失了方向。


    思考使我对「阅读」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

    读书,并不能只读方法类(如《暗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好好学习》等)书籍,这类书读的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帮自己创建更丰富的知识体系。阅读专业书籍,感到困惑不得其法或遇到瓶颈时,翻开他们,寻找解决办法,进而继续前行,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他们的功效。边学边用,方能印象深刻,理解的也才会更加透彻。如果我本身没有阅读经验,即使读到书中比较有用的方法,估计也不会有啥触动,因为没经历过,所以没体会啊。所以必须要改变!今后的「阅读」指的是阅读系统书籍。方法类的书是工具啊,工具只有在针对具体问题使用时,才能最好的发挥作用、物尽其用吧!

    寒假期间第一次读这本书,当时读也非常认真,而且还做笔记(当然只是在摘抄,非常原始的读书方法)、思考,很有感悟,印象也非常深刻,估计和现在差不多,然而,当我再次拿起这本书时,书中的内容我竟一点都不记得了,如果你让我推荐这本书,我也只能说出“这本书不错,值得一看”之类的评价,你再细问我它的内容,我肯定答不上来,心里肯定还很气愤的想“自己去看啊,看了不就知道了”。

    为什么看完跟没看一样呢?一方面,是因为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并没有紧接着进行其他更广泛而深刻的阅读,那个阶段自己处于一个低迷期,每天都很压抑,压抑到什么都不想做,没能实践书中的方法,时间一久,书中的内容自然忘的一干二净。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读书没有目的,也没有思考总结,也不曾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作者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各章节又讲了什么内容?各章节之间有什么关系.....”因此,书读完后,一定要梳理一遍书的框架,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自己边想边画,不要翻书),然后设想自己向第三人讲解书中的内容并进行录音,这样,才会印象深刻。

    像我之前那样漫无目的的读书,是没什么用的。当然,做到以上这些肯定不轻松,一开始还会有些排斥,其实此刻我心里就在打鼓,还在问自己“真的要做到这样吗?这样会不会花太多时间,值不值得?”看吧,做一件有难度而且我不熟悉的事,即便明知这件事对我是有益的,我还是会「想方设法」去避开(这件事本身属于可做可不做的,所以不做也不会有外界的压力),这俨然已成为我「面对困难时的固有思维模式」!怪不得过去我从未挑战过自己,原来在一开始我就直接避开了,连挑战自己的机会都没给——不要说读书无用,是你不认真!还是想一想【李叫兽】的读书方法吧。

    思考:方法读了很多,但真正读书时似乎想不到去用,还是按自己惯常的模式进行。例如:“3.设想自己正在将东西讲给别人听(有声思考,能否讲出来是判断是否真正理解到最佳办法)”,读书过程中,在我理解一个知识点后(当然是「认为自己已理解」,是否真的理解则不一定),我并未时刻想着让自己处于”教别人/讲给别人听“的状态。事实上,当我认为自己弄懂一个知识点时,应该立马反应说:我要讲一讲!

    看来读书还是不够细致,思考的少(懒惰),没能真正体会到方法的精髓,因为我根本没提前仔细琢磨“这个方法应该怎么用”,我依然只停留在“读懂字面意思”的阶段,没有主动将其与我的生活相联系,也没有构思未来会怎么用。只是简单的认为,读完书后整体”复述”一遍就可以了,其实这解决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帮自己掌握知识点(费曼学习法),一个帮自己梳理文章架构,二者必须同时使用才可,而我却自觉放弃了其中一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407阅读心得——Important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lh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