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虎开窍了》
阿虎是一只开窍比较晚的小老虎,和一般老虎相比,他不会写字,不会画画,吃东西乱糟糟,甚至不会说话。爸爸妈妈当然为此很焦虑,爸爸一直盯着阿虎,看他看了什么呢,他看到阿虎趴在树上和蝴蝶玩啊,虎在化妆间玩,在玩球,在雪地里追兔子,二胡和朋友们一起尝试编花环……后来阿虎终于开窍了,爸爸妈妈好开心好欣慰,他们感谢上天的体恤,但是他们更应该感谢的其实是自己的耐心和等待。
因为阿虎在和大自然玩的过程中探索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他不是在学读书,学写字,学说话,但是他所做的这些都是未来他可以读书写字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或者可以说他是在为未来正式的课业学习做准备。
最后面有一套儿童认知的发展理论。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系统,它不是靠抽象概念的灌输,而是靠学习者自身经验的逐步积累,阿虎,正是在这种多感官参与的自由游戏活动中,获得了那些经验,并且有时间慢慢的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所以,我们说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相反,如果阿虎的爸爸揠苗助长,破坏了阿虎自身的这种认知系统,违背了孩子进行探索和学习的规律。阿虎自然不会开窍得这么早!或者永远都不可能开窍。
2.《大卫,不可以》
在这本书里,妈妈每次都会制止大卫的行为,但是每次都只是说“大卫,不可以”,既没有明确示范怎样做才是对的,也没有给大卫得到惩罚的机会,所以,大伟一直不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后果的关系,于是一直在犯错,直到大卫打翻了花瓶,与其说是妈妈的惩罚让他知道自己闯祸闯了祸,不如说他打翻花瓶这件事本身让他知道了自己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
所以,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要只是去制止,还要去给他示范,正确的是应该是怎样做的,有时候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说,孩子放学没有经过家长的同意,在外面疯玩,回来后家人已经吃过晚饭了。那孩子就可以承担自然的后果——没有晚饭可以吃。这样他以后就知道了,如果回来晚,就要告诉家长,给自己留吃的。
3.《瞧瞧我的花手指》
小男孩皮卡把10个水彩笔的笔帽套在手指上,这个行为无所谓对错,只是一个小孩子突然的发现和自得其乐,但是因为获得了同学的追捧和作为老师的姑姑的鼓掌喝彩,也就是获得了最初的“正强化”,皮卡对在手指上的花指头感到非常骄傲,不肯摘了,以至于影响了正常生活。另外两个姑姑给怎么也不肯摘掉笔帽的皮卡洗脸,奶奶也给皮卡喂饭,虽然他们嘴上说着皮卡太任性,但是他们的行为实实在在的强化了皮卡的这种任性行为,也就是实际上的表扬和鼓励。
这种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熟悉,很多家长分不清实际的奖励和实际的惩罚,这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能进行,正强化。否则孩子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会继续对错误的行为沾沾自喜,得意扬扬,以后会有更多类似的事情发生,而且想让孩子改掉这样的坏行为会越来越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