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避免成为“油腻青年”

如何避免成为“油腻青年”

作者: Friday脑洞研究所 | 来源:发表于2018-01-31 11:20 被阅读0次

    “所长问答”是由Fridayapp推出的一个以脑洞为中心,针对年轻人交往、当下热点话题,与自媒体人对话的栏目。每期我们会精选一些问题向不同的自媒体人发问,希望能通过这种形式为年轻人输出更多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内容。


    第一期

    我们邀请了一位“便利店杀手”

    尺度公众号  —  滚滚同学


    那一天我二十四岁,在我一生的黄金年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吃,想吃,想吃,还想一瞬间变成地上细腰长腿的姑娘。


    这世上最令我兴奋的有两件事

    一是吃,二是阅读量。

                                                                                                                                                                ——  来自滚滚的朋友圈  

    自我介绍:

    尺度公众号创始人之一,目前负责内容和用户运营。

    2014年从深圳大学毕业,专业是金融学。因大学时候加入了学校的杂志社,而因此对传媒产生了兴趣。



    Q: 公众号为什么叫“尺度”?有没有因为名字带来一些误解?

    A: 尺度这个名字还真的挺经常被误解的,最开始有时会看到有粉丝在后台回复“番号”、“夫妻自拍”等字眼。后来好像就鲜少看到了。

    当时也是有一个老师和我们聊过49度这个概念,就是当你陪伴一个人成长,永远都是你是49%,对方是51%,你不能越界。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你永远不能超过这49%。所以当时起名为尺度,就是希望把握尺度。

    所长:49度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与我们软件Friday只能添加17个好友不谋而合。只添加足够亲密的好友,不越界。



    Q: 公众号他承担的是怎样一个角色呢?

    A: 我有时看着自己关注的公众号列表里面,满屏的未打开文章。

    一条条翻过去,真正有意义的内容还挺少的。

    我会觉得一个内容创作者的发心很重要,他到底想通过这篇文章干嘛,到底是想认真写好一篇会有意义的文章,还是只是关注随之而来的流量够不够多。

    至于角色的话,我觉得每个公众号定位不一样,承担的角色应该是不太一样的。但我觉得有一个共通的准则,就是公众号应该去思考所做的内容对粉丝到底有没有意义。

    特别是那种“如果他不那么做,他就是不够爱你”很多都是从公众号上传播来的,这种“准则”对于爱情的伤害是很大的。

    但我觉得有意义和流量之间并不背离,可以是一致的,只是需要一个创作者多花心思,多用心。

    所长:阅读和分享之间也是不背离,可以是一致的。你们是不是应该分享转发一下   (✺ω✺)



    Q: 每天都需要写内容,会觉得烦吗?

    A: 我的情绪可能不是烦,是焦虑,是不断不断的自我否定。比如最近我觉得90后这一批已婚的年轻人,应该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想来想去,发现其实很多事情是很常规的,你找不到一个切入点。其实我过去一年自己基本很少写东西的,大部分是作为一个编辑的角色在做,因为我过去一年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不太相信自己的判断之类的,去年12月份才渐渐把感觉找回来了。

    所长:所以90后未婚的这一批年轻人们,你们准备好过年如何面对七大姑八大姨了吗?



    Q: 假如有一天,醒来之后发现粉丝都取消关注了,没人在阅读你们的文章,你觉得你们会怎么办?

    A: 我首先觉得不可能哈哈哈。怎么着是不是都会留下十几个人,可能先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哪里做得不好。然后我应该会重头再来,重新再做一个号。

    所长:我就没有这种烦恼了,毕竟我粉丝少  :)


    Q: 你生活中是一个喜欢分享记录的人吗?喜欢发朋友圈吗?

    A: 以前喜欢,现在已经不那么喜欢了,但我现在在强迫自己多发朋友圈,恢复这个习惯。

    不喜欢发是因为我这两年有点儿迷失了自己,有点想把自己藏起来一个人闷着。也太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所以索性躲着不发。还有就是心懒,懒得在分享生活这件事上投入精力。但我是很不喜欢自己这样子的。强迫自己多发,也是因为这个习惯可以督促我去找回自己,能够让我提醒自己去记录生活。

    所长:分享本身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每个人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慢慢减少了分享的频次。这一个减少分享的举动也切断了与朋友分享自己生活的最后一个窗口。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用户因为朋友圈关系链日益复杂,而减少分享朋友圈。这也是我们做Friday这款软件的初衷。希望打造一个让足够年轻的平台,让年轻人可以更轻松的分享自己的生活,也从这个过程中更加注重身边最亲密的朋友。



    Q: 假如正向我们软件Friday所传递的那样,只添加有限的好友。你会添加哪些人以及会添加几个呢?

    A: 说来也巧,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决心要好好面对自己,把自己找回来,于是我建立了一个非常小的分组。就是我觉得可以放心把我的想法和失败告诉他们都没关系的好朋友,这个分组有24个人。

    所长: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而Friday希望承担秘密花园这样一个角色。



    Q: 现在很多年轻人,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越来越沉浸于手机网络,而忽视了和身边好友的交谈。做为一位面向年轻人输出内容平台的自媒体人,针对这个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A: 深切的体会,和一群朋友在饭桌上的大笑可以给一整周都打足能量。还有就是我最近看手机越来越眼睛疼了,不值不值。

    所长:____________眼药水广告位招租。



    Q: 如何看待“油腻青年”这种说法以及如何避免成为一名油腻青年。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吗?

    A: 其实我没有太独特的见解。如果说如何避免的话,我的想法是,为自己而活,多运动。

    所长:多吃蔬菜,少吃肉。    ;)



    Q: 一个男生说“给喜欢的女生发信息,但对方总是用表情包回复。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做”?(来自用户)

    A: 这个问题其实由夫爷(团队的另一位成员)来回答可能更合适,我自己的感受的话,就是这个男生需要改变一下自己说的内容了,可能是因为这个内容让对方没有聊天的兴趣所以只好发表情。

    所长:我推荐这位男生使用Friday,用带音效的表情,还怕妹子不回复?



    Q: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愿意将自己的故事分享到一个公众号然后让很多陌生人看到,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是向身边的好友分享?你是否觉得年轻需要自己的一个平台来发声,只属于年轻人的。假如这个平台存在的话,你觉得会是一个怎样的平台呢?

    A: 因为很多故事不能告诉身边人吧,但是又需要一个出口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希望讲出来。

    属于年轻人的发声平台,我感觉很多公众号都有充当这个作用。如果要我想象一个完全这样的平台,我可能暂时想象不出来。我感觉如果单纯做一个这样的平台的话,最难的问题就是最后不会变成一个发泄情绪的平台。

    所长:最后一题也想征求各位的一些看法,你们希望在一个怎样的平台分享故事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见解,留言被点赞最高者送周边一套。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避免成为“油腻青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sk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