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

作者: kkjusdoit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18:35 被阅读0次

    最近一段时间,忙了一大阵子,突然来个国庆七天闲,整个身心节奏没太跟上,人也变得懒懒散散、不知所措,好歹末了终于读完了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深有同感又深受启发,使我想成为阿德勒心理学的信徒。

    一、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是你自己的错。

    你觉得自己过得不好,是因为你自己想过不好的人生。

    生活方式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若你拥有悲观的性格并不在于过去的成长环境与经历,而在于你缺乏拥有乐观性格的勇气,即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阿德勒目的论

    例:假如遭受到了重大天灾,按照原因论的角度去回顾过去以及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又有多大意义呢?
      正因为这样,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才更要向前看,更应该思考“今后能够做些什么?”

    又例:见人就脸红恐惧症的女孩,偷偷暗恋男孩不敢表明心意,希望治好脸红恐惧症。为什么她会患上脸红恐惧症呢?又为什么总是治不好呢?那是因为她自己“需要脸红这一症状”。只要有脸红恐惧症存在,她就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来进行自我逃避,如此便可以不必鼓起告白的勇气或者即使被拒绝也可以说服自己;而且,最终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之中。

    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无论是追求优越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例:“学历低,找不到好工作,而无法成功”。其实是不想成功,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地努力,即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更愿意维持现状

    人生有三大课题:交友、工作及爱的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目标:
    行为方面:
      ①自立。
      ②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层面的目标:
      ①”我有能力“的意识。
      ②”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夸耀自己不幸的人,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获得“弱势特权”。一辈子只会拥有不幸。

    人生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你不需要战胜任何人,“人人都是伙伴”,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为之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受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避免被激怒。“复仇”阶段的人际关系很难调和。

    “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本应该由语言逻辑争辩发展到权力之争,及时“承认错误、道歉”,不代表你失败了

    我们人类并不是会受原因论所说的精神创伤所摆弄的脆弱存在。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同时也是“使用的心理学”。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从而活出真正的自我。

    课题分离——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活得简单首先要冷静地划清界限:丢开别人的课题,减轻人生的负担,使得人际关系变得自由。

    “课题分离不是为了疏远他人,而是为了解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线。”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距离。

    例:亲子关系中,“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孩子可以寻求父母的帮助,但父母不该妄加干涉。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不想被人讨厌”也许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共同体感觉(socialinterest)。只要有两个人(社会的最小单位)存在,就会产生社会、产生共同体。

    作为共同体的一员,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和融入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够得到”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我们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多思考“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而且,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

    例:在初中,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们更容易排斥“异类”,被讨厌的人会失去归属感。但其实,在学校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从学校”外面“找到别的位置,可以转学甚至退学。了解世界之大,才明白当前的痛苦只是“杯中风暴”。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虽不同,但平等。

    例:选择“批评教育”还是“表扬教育”?都不是。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属于“纵向关系”。

    鼓励”——基于横向关系的非干涉的援助。

    “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鼓励的方式:自然说出真诚地表示感谢、尊敬或者喜悦的话,肯定别人价值和贡献。

    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接纳自我并建立起直面人生课题的勇气。

    在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够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带给自己”我对别人有用“这一实际感受,继而就能增加生活的勇气。

    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不要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而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例:不将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就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怀喜悦与感激,不要从理想形象的100分中一点一点地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能够对”存在“本身表示感谢了。

    再例:婴儿或是卧床老人,他们仅仅是活着,就能让身边的人感受欢乐和宽慰,亦是“对别人有用”。

    从此刻开始,与他人之间,只有一方面也行,建立起横向关系,努力让所有人际关系都会朝着”横向“发展。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interest),建立起共同体感觉
    从以下三点做起:

    • ”自我接纳“: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关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去改变“可以改变的”。
      做到肯定性达观的自我接纳从而获得共同体感觉。
    • ”他者信赖“:
      主张应该毫不怀疑人际关系基础,视别人当朋友,相信对方的善。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建立深厚关系是信赖的重大目标。
      即使遭遇背叛,认清“背叛”属于“他人的课题”、“自己做不到的”,从而自我接纳。
    • ”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
      贡献他人是为了自己,为体会“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在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或行为对共同体有益的时候,也就是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的时候,才能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

    例:妻子一个人做家务,没人帮忙,想到的都是“我为别人做了什么”产生怨言、负面情绪;而如果有奉献精神,哼着歌洗着碗,孩子们也许会过来帮忙,或至少营造出一种容易帮忙的氛围。

    又例:“工作狂”属于人生谎言,借口逃避其他责任,忽略其他人生课题,以“行为”标准作为评价,是一种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

    “幸福即贡献感”。

    获得幸福的勇气包括“甘于平凡的勇气”。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无法实现“计划式的人生”,但不意味着否定努力。所有的人生都不是终结“在路上”,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现实性运动是一种“当下做了当下即完成”的运动,也是“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的运动”。

    过去和未来无法掌控,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的只有当下的瞬间。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站在现实性角度的时候,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即使生命终结于“此时此刻”,那也是完结的、幸福的人生。

    “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无论你过着怎样的刹那,即使有人讨厌你,只要自己心中有他者贡献这颗星就一定能够有幸福相伴,有朋友相伴!

    “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我的意见就是这样。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读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sm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