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蝶衣该下场了。
“人纵有万般能耐,也敌不过天命,……那虞姬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回为霸王舞剑,尔后拔剑自刎,从一而终啊!”是虞姬的命运也是程蝶衣的结局。
随着关爷娓娓道来让我们再次走进《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改编自李碧华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
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上映后在欧美电影界好评如潮。评论界称《霸王别姬》是中国的《乱世佳人》,
假霸王,真虞姬,从段小楼和程蝶衣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面临灾难时的多面性和丰富性,也突出反映了人性中迷恋与背叛的主题。
• 让镜头说话
不同于文学、戏剧的留白想象电影给人以最直接的感受,这是镜头赋予它的意义。
一部经典之作除了精彩的剧情、精湛的演技、登峰造极的镜头语言也同等重要。
该片开场以一个大全景,引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狭小密闭的空间、光影错错、环境杂乱而让人压抑,从侧面隐喻那个时代戏子的社会地位。
接着一个封闭式大全景,直射的白顶光,黑暗里模糊不清的身影,拖长的影子,夸张化的舞台效果,将孤独和扭曲放大,为蝶衣的自刎铺垫。
戏园送子,以特写镜头为终章,冷色自然光透过窗户将人脸一分为二,黑白分明的强烈反差,表现出艳红作为一名妓女水生火热的生活,以及被逼无奈之下将儿子送到戏园的挣扎心理,由此小豆子被迫迈出“阉割”心里的第一步。
入戏园结识小石头,前实后虚逆光造剪影的中近景,含蓄的光线表达,放大了小豆子初来乍到对新环境的不安情绪和大师兄的抵触防备心理。
到后来同样手法拍摄小石头为小豆子包扎伤口,逆光朦胧的营造一种暧昧氛围,一个女娇娥,一个男儿郎为后续小石头迷恋小豆子埋线。
逃跑后重新回到戏园,小豆子挨打时小癞子躲在屋内吃糖葫芦,冷色基调的中景,随着他深吐的那口气,同时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吃完了糖葫芦,终于再也不用吃苦挨打练功了,是解脱也是安心!
特写宝剑镜头,周边蓝基调光影慢慢带出蝶衣结局。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段小楼是世俗客,他眼里看到的都是俗事俗物,而蝶衣不是,他活在戏里。
• 色彩即符号
冷暖浮生,红尘若梦,色彩是最有视觉冲击力的电影元素之一。
全片以黑、蓝、灰为基准影调,服装、化妆、道具的红、橘、白与之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既有画面感又充满戏剧张力。
艳红卖子的黑白调
小豆子断指、小癞子自杀的灰蓝调
被张公公强暴后走出府门整个画面诡异幽蓝,片中大面积铺蓝,让观影者亦沉浸在抑郁被压迫的世界同主人翁感同身受。
五颜六色的脸谱、张力鲜艳的戏服与悲情主义的蓝色相依托,冷暖色交叉对比让人物更鲜活饱满。
冷是蝶衣命运的悲剧收场,暖是他心中所爱,是戏曲,也是段小楼。
虽是暖色调,但红色里又透着血色,从烟袋锅入口的残红到菊仙自杀的鲜红,无一不带着猩,更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悲剧色彩。
猩红残忍的血色中他唱到“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生”由此第二次心里“阉割”拉开序幕。
而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物象袍子、冰糖葫芦、宝剑、金鱼,又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从初次逃跑、吃糖葫芦、到挨打、最后小癞子自杀。糖葫芦便是悲剧色彩的象征。
金鱼 —— 一种观赏性畸形鲫鱼,被囚禁在玻璃缸,封闭于水下,对应程蝶衣自身的压抑状态。按编剧芦苇言,“这就是一种暗喻,比喻一个人的命运。程蝶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人物,但他也是在玻璃缸里面,到处挣扎。”。
而从始至终贯穿全片的宝剑,更是程蝶衣和段小楼故事的引线,戏中存知己,宝剑送美人。
可惜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却是人戏不分!
• 声画组合魅力
“磨剪子,磨菜刀”
伴随着画外音,蝶衣被母抛弃入戏园。
为让蝶衣入戏园艳红剁他第六指,此时低沉的鼓声伴随着京剧独有的拉弦乐响起,二者结合都暗示了蝶衣与戏剧无法分割的一生孽缘。
之后小豆子被招至张公公处响起的喜庆音乐,与他所受的侮辱形成强烈对比,影片中多次出现这种现象。
蝶衣为救段小楼为日本人唱戏,围墙之内,欢歌艳舞,而围墙外,段小楼却看不起程蝶衣的献唱。
到后来蝶衣去张公公府原本热闹喜气的氛围,随着那声“冰糖葫芦”瞬间勾起关于小赖子的回忆,伴有那么一丝忧伤,这种不对称的艺术表现手法,恰恰呈现了蝶衣对世事不公的无奈、愤怒与妥协。
到后期几乎贯穿影片的那首满载时代感的革命歌曲——《歌唱祖国》,它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讽刺戏中人物。
小四与蝶衣吵架离家,边跑边唱的是这首。
菊仙被段小楼背叛,穿着红袍自杀,还是《歌唱祖国》。
到最后,蝶衣自杀,堂上响起的,依旧这首《歌唱祖国》!
“蝶衣,你这真是不疯魔不成活呀。唱戏得疯魔,不假,可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人世上,在这凡人堆里,咱们可怎么活哟。”
“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
文末附上思维导图
图/网络
文/涂小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