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又见花灯

又见花灯

作者: 我悦我写 | 来源:发表于2021-02-26 13:56 被阅读0次

    每逢元宵,特别喜欢《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读着优美的句子,浮想元宵的花灯。

    走在街上,小巷里跑出一个提着小花灯的孩子,一路小跑,一路喊叫。精致的花灯,实在迷人。

    孩子提的花灯看起来并不是用彩纸糊起来,而是耐用的材料模制出来的。里面的LED灯开着,比纸花灯确实亮堂多了。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样的花灯,还是特别怀念小时候的花灯。

    元宵到来时,村里大部分小孩都会上街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小花灯。当然,也有细心的孩子跟着大人自己做花灯。

    那个时候有人手特别巧,很会扎花灯。年前,这些人就开始张罗,准备了很多扎花灯的竹条。他们为了满足不同家庭条件孩子的需求,迎合不同品味孩子的兴趣,有长圆、四角、六角、兔子、鸡、鲤鱼等样式,大中小层次分明。花灯内侧用竹条扎成形状,外面糊上手工剪出的花形,中间有一个专门放置蜡烛的地方。

    做好的花灯被串在一条长长的竹杆上,走村串户的挑着叫卖。也有串在一条长长的绳子上,放在街上卖。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也没钱买花灯,只能跟着小伙伴去看他们买花灯,很羡慕。不过我还是特别幸运,买不起花灯但每年都不会缺花灯。因为外公的老表很会扎花灯,每到元宵一定会专门给我做一个特别精致、特别漂亮的花灯。

    儿时的农村,元宵玩花灯是最开心的一件事。说是玩花灯,倒不如说一种民俗。玩花灯的真正目的,是有人看灯,还可以打赏。

    大多数孩子都能拥有花灯,样式各异,稍大点的孩子不弄花灯就用稻草扎一条龙灯,还有些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些红黄布条,简单做了个龙头,也扎成了龙灯。这简易的龙灯几个、十几个孩子撑起,上面点几枝香,走起来便也成了个可观的灯。

    在我们那里,花灯是给新人看的。头年本村姑娘出了嫁,第一个年和老公回娘家过。这个头年结婚的男的被大家尊称为新姐夫。到了元宵晚上,大家打着各式灯给新姐夫看,新姐夫要给每盏灯发点赏钱。

    元宵晚上的新姐夫可是最有眼福的人。全村的花灯都会轮着来给新姐夫看,一进门就会喊“新姐夫看灯哟”“恭喜发财”之类的祝福语。有时候来的人多,新人家里挤得满满的。新姐夫就成了最忙的人,那是观灯呀,全在给大家发赏钱。

    有些孩子们很有意思,接过新姐夫的赏,接着来一句“添福添寿”,新姐夫还得再加点。口才好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求着新姐夫加赏钱,很多只手伸到新姐夫面前,新姐夫除了“好好好”的应着,也不知道听那个孩子的,好是热闹。

    实在是再得不到新姐夫的添加,孩子们会自动退出到另一家去。

    而哪些打着龙灯的一伙人就很有意思。他们进来后先是一阵祝福,继而便在堂中转圈,做些简单的舞龙动作,以此博得新姐夫的欢心,得到的赏钱自然比单个花灯的多。

    元宵夜的新姐夫很精明,他们会换很多硬币,而且都是1分、2分的据多,5分的少,1毛就更少,只有龙灯才可能打发上整元整元。起先只发几个硬币,陆续的添点,祝福多且好听的,自然就比只会一二句话的得到赏钱多。

    越到后面,当人多时,很多调皮的孩子就会跳起来到新姐夫手上抢赏钱。那场面除了听到笑声,就是一些孩子的叫声。人太多,相互踩着,挤着,碰着自然难免。

    人越多,争赏钱的拥挤,很快就会变成一些孩子的哭声。有些孩子的花灯被挤到,一下便压坏了,就在那拼命的喊呀叫呀。有些花灯的蜡烛倒了,一下子燃着了花灯上的纸,还在挤着的人一下全散开来去,使劲的扑打着起来的花灯。没了花灯的孩子,那个伤心的哭,真有点让人心疼。所幸新姐夫很有人情味,对这些失去花灯的孩子还是特意发来赏钱,以此来安慰安慰他们的心。

    元宵玩花灯,那是儿时伴着成长的一大乐事。花灯,熟悉的样子总能映在心里。每当一盏盏花灯行走在路上时,恍若布满银河的星星。

    如今,家乡已经好多年没有了花灯,扎花灯的人也早已不见了。新姐夫不再看花灯,口袋里的赏钱也就不必发给调皮的花灯孩子。

    现在人们可以驾着车,带着家人到城里看灯,看琳琅满目的花灯,尽享现代生活的气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见花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mvm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