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都向往那种有深度、广度、热度、敏度的课堂,想让我们的课堂高大上,如果做不到,就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觉得自己不会上课,似乎设计不出像公开课那样绚烂的课堂,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一样。
其实,这样的思想是很危险的。
“高位”教学追求,只是我们理想中的一种教学境界。老师们精力有限,不可能每节课都设计的那么惊艳,不可能对每个文本的解读都是独辟蹊径的,也不可能每一教学内容都是自成一家的,教学形式都是新颖独特的,教学效果都是振聋发馈的,我们更多地上的都是家常课。
如何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常课上出质量才是我们该考虑的。再加上学生不仅仅只学语文,他们的学习时间有限的,他们的学习负担是很重的,他们还要学习许多其他的科目,如何让我们的家常课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学得懂,才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应该下沉教学目标,精简教学内容,简化教学手段,上出既简约而又有实效的课,真的不需要一味地追求课堂设计的高大上。
曾有一段时间我就特别焦虑,觉得自己不称当老师,不会上课,但是教学成绩确实不错,这样的矛盾更让我在不知所措中变得怯于让别人听课,今天有了这番思考,我才发现不太完美的家常课才是教学的常态,它如一日三餐,随时为学生补充能量,促进成长;公开课虽是饕餮盛宴,在提供能量的同时,给予人美的享受,但是它却不是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