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公众号换了新玩法,针对困惑来信推送一条语音点评,群里有小伙伴问,如何在不到60秒的时间内说完这么多?我以为老师会说,“我练了很多遍啊”“我照着写好的稿子念啊”,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说“每分钟260个字左右,很简单的."
其实他并不是第一次录不到60秒的语音信息,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无论是个案督导,还是福利分享,大多是近60秒中说完。时间卡得如此之准,以致于我无数次地怀疑,难道他的手机上安了什么特殊装置。是的,你看,我们多么习惯将榜样或成功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不可能完成却完成的事情合理化。比如你去听了一堂非常棒的课,全程无瞌睡,也许会和自己说,”他是名师嘛,讲得好是应该的。“但是往往忘记了,名师也是从默默无闻到粉丝遍地。
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流行的年代,太多人希望一个选择,可以快速改变。我们对”快“总是抱有极高的热情与期望,有些”快“的确可以带来高产出,比如参加一场线下培训,除了高质量的课程体验之外,还能结识新朋友,甚至是人生伴侣。有些”快“却没那么理想,比如奢望通过咨询拿到一个最完美最快速的行动计划,华丽变身,却忘记了能力不足时,再多资源摆在面前,也是镜中花水中月。
我们渴求了解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便更好地在职场上拼杀。如果你是热爱阅读的朋友,会从《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中,得知提升能力要从知识走到技能,最后进入才干比拼。如果你是学了生涯的人,会知道能力提升是从无知无能、有知无能、有知有能到无知有能的过程。
某些时候,能力提升更像一场枯燥的自我征途。难怪我们会心生畏惧,10000小时定律,从平凡走向超凡。尽管刻意练习+不奢求成为大师用不了如此多的时间,但是它依旧很枯燥。枯燥得让你有时不由地怀疑,是不是选了一个最笨的方法。然而,还有一些人,为了应聘成功,为2小时的课程写下27页的逐字稿,20小时的总课时,共30万字,近乎1篇中篇小说;据说有培训师拿录音笔一句一句录自己的讲课内容,回听修正;还有更虐的,用摄像机录一段自己的讲课过程,回看调整,再重新讲,直至满意为止。
或许最笨的方法,正是最有效的方法。像老师所说的,“慢,即是快。”
正因为是最笨的方法,聪明人不屑做;正因为是见效慢,没耐心的人离开了。于是,那些笨拙执着的人忍了常人所不能忍,成了常人所不能成。
当你确定了梦想的方向,当你听到了心中的声音,当你已经手握一份反复调查考量过的攻略,请让你的头脑休息一下,放下那些yesbut,行动起来吧。因为不行动,你永远不会知道,哪些坑是你可以躲过去的,哪些坑是你可以穿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