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钱是什么感觉?第一反应是,当然不爽啦。缺钱归根到底是一种不好的感觉。想买的东西,不能买。想旅行的地方,不能去。许多需要借助金钱实现的梦想,也只能被搁浅。但转念再一想,缺钱的感觉也说明了有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在这里,可以先停顿一下,想想缺钱的内在含义。一方面是有欲望,对当下不满足,想追求更多;另一方面,欲望大于了现在的能力支撑,尤其是金钱的承载力,所以感觉缺钱。
在很多情况下,缺钱和穷基本上可以画上等号。从缺钱的绝对量上而言,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毫无疑问是缺钱的。中国2016年的贫困标准是3000元每年,全国有8200万人属于这个范围。这部分人想要脱离缺钱的感觉,从量上而言是十分简单的。因为现代社会挣钱的机会越来越多,没有文化打个杂工,一月也能挣个两三千的。但实际上并非想的那么容易,尤其是环境的限制,使得思维僵化,难以捕捉现实中存在的大把机会。
而且,我们再去深入了解,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自己真实“缺钱”的状态是麻木的,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并不“缺钱”。如此,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级鸿沟难以跨越。所以缺钱的感觉,从积极行动的层面来看是有着深远且宝贵的意义。感觉缺钱,说明有欲求,不满于现状,有前进的动力。这样一来,缺钱的感觉反倒应该被鼓励,因为总比那些麻木的人来得好点。人生在世一场,不搏一下,岂不浪费时间和生命。
“麻木地穷”和 “缺钱”两相对比,我们就能明白,穷或者缺钱,本质上是思维的欠缺。富人之所以富,多是因为头脑中装了很多能够富起来的思想。至于富人是怎么富的?穷人又如何难以脱穷?窍门大多是在不断地学习、思考、上进之中,以及支撑这一系列行动的缺钱感觉。其中有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需要我们去细化,认真地对待。比如,你缺钱,到底缺多少?现在有10万,还缺100万,那是痴人说梦。现在有100万,还缺10万,这是合理需求。
由此,我们不妨先给自己缺钱的感觉下一个具体可量化的数字。参考自己目前的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金钱目标。有了目标就知道往哪里去努力,而努力的途径,不外乎就是学习知识。一方面,知识本身就是财富,能够增加自己对缺钱的深入了解,避免局限于攀比所产生的低级缺钱层次。另一方面,知识是最好的金钱变现资本,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挣更多钱的可能性。
就拿我比较熟悉的会计领域举例。最初考一个会计证,难度还是不大的。只要你能高中毕业,有一定的基本学习能力,认真复习一两个月,很快能够拿下。这样就可以在市场中寻找各种工作机会,而每个公司都需要会计、出纳。所以工作有的是,挣钱没那么难。后期,边工作边升级,考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以及最高端的注册会计师。越到后来,知识所产生的价值越高,其增长与自己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有点像指数级的增长,最初的两三千,到后来很可能就是翻一百倍的二三十万。
这也是解决缺钱感觉的一条正途,利用知识的复利效应,让金钱更容易地流进自己的口袋。此外,我们还需要跳出来看看大环境。因为当下社会的变革越来越快,很多新事物新规则很有必要认真审视。其中之一,如今需要钱的地方越来越多,现代社会的竞争本质,在各个方面被凸显出来。而这一大趋势是不可逆,比如城镇化带来的大批量北漂。它们要在大城市安家,高房价、孩子的借读费、户口等方面都是与工资能以匹配的巨额支出。
因此,缺钱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状态,我们理解了其背后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后,才能正面它的存在。把握好其中能够利用的积极因素,并尽可能地放大其内在效应,靠不断的努力和时间来修复“缺失”的部分。常言道:小富靠勤,中富靠德,大富靠命。我们只管做好前两个便是,命运的事情就交给上天和宇宙。当然,天道酬勤,大道至简。若是能把“勤”和“德”做好,我相信,命运也不会太差。能量都是相互聚集的,同一个振动频率的总归还是要在一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