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一口气报了好几个课程。既没跟当下的工作有很深的结合,也没管有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去学,报的理由其实只有一个,因为内心焦虑。焦虑这种感受就像时不时猛然发起的洪水,你站在源头,眼睁睁看着,却无法遏制,只能想尽办法阻挡,而于我来讲,看书和学习便是最佳良方。
一开始会看技能实战方面的书,但这方面的书,往往越看越心慌,不管是如何达成有效的自律还是如何更高效地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内容并非不好,而是往往看的时候还记在心里,眼睛一闭,一会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想来想去,为什么无法入心,大概是,心未入道,术已先行。
什么意思。论语里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谓的焦虑,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迷惑,迷惑的人,缺的是什么,缺的从来不是具体的某个方法,而是一份真正的智慧。既然是形而上的问题,自然要用形而上的方法解决。所以,迷惑的人看书,不能看方法类书籍,要看智慧的源头,从哲学、心理学、以及灵修层面上入手。这就好比,一个人脱发脱得厉害,不是要在皮毛上想尽办法生发,而是得主其根源,先看看肾是否有问题再说。
这几天看李欣频的书,发现其中有一个观点十分触动我。这个观点是“天命论”李欣频认为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其天命所在,而为什么人总是会被面前的困难所遮蔽,被眼前的迷惑所困扰,那是因为,我们缺乏一种“全球视野”。举个例子,就像你在树下等公交车,迟迟未见心里很是着急,这个时候有个人告诉你,两分钟后公交车会来,然后两分钟之后,公交车果然来了,你问那个人他是怎么知道的,那个人回复你,因为他在树上远远就看到那辆车在路上了。
这个故事其实非常有意思。它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全局观,为什么有的人不管眼前遭遇如何都能信心满满相信未来,并最后实现心中所梦,那个人不是靠猜,不是靠蒙,也不是靠着盲目的自信,而是在他的视野里看得到未来,就像上面这个故事里,那个知道车要来的人,因为站得够高所以能够看到汽车的行驶轨迹。
再举一个真人例子。这个人我想全国人民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毛爷爷年轻时候的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焦虑。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爷爷的诗句里,基本上看不到革命的苦,革命的难,而多是豪言壮语和意气风发的感叹。
那他本人的真实经历是什么?在党内被打压,被排挤、被自己一手成立的组织给踢出去,而且还不止一次,甚至连累到自己的亲人,但凡与自己有所瓜葛都要被牵连,在党外被各种追杀,最爱的女人因自己而死。创业党教主乔布斯的经历跟这一比,实在是分分钟被秒杀。
共产党当年嫌毛土鳖,非要拉拢什么农民,国民党对其不屑一顾,就是把他视为眼中钉。毛泽东在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就是一个孤独的战士,甚至历史上最有名的长征也是不打算带他的。
可是毛泽东却是一个真的没有半点气馁意识的人。他最出名的几句话说的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枪杆子里出政权!每句话的理论背后都有长篇支持,这是何等的明晰,何等的自知自信。
这种自知自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正是看得远,站得高。
那在生活中怎么样做到站得够高看得够远?高和远的代名词是距离,而从现实空间来讲,其实真正代表的是时间。当一个人站得够高够远的时候,意味的是这个人能够站在历史处看,从历史中总结规律、经验、教训,以时间做杠杆,以坚持作为砝码,不断地撬动自己生命中更宏大的宇宙。
你不是任何人,也无需超越任何人,你的天赋就存在于你的身体里,而根本不需向外界寻找,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用力地唤醒它。
当我们发掘感受到我们的天命,当我们活出了内心那个最真实最有能量的自己,便是在告别过去的所有瞎忙。
去寻找你内心的那颗种子吧,哪怕会花费很长很久的时间,当你试着转变视角,就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