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44269/150badac8413ca8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4269/2a75272ac3f822ec.jpg)
说到杨万里和荷花,我们大多数中国人首先反应过来的,是他的《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诗。小池中,那尖尖小荷,盈盈蜻蜓,乡野一隅初夏美景:泉眼细流无声淌,树荫投影夏日长。蜻蜓俏立小荷尖,情味盎然觅荷香。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让读者看见清晨西湖全景:莲叶无际,碧绿如流,似与天接;清新日出,光洒荷花,花比日红。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4269/6ab1e1306460bbc7.jpg)
今日,读到他吟咏雨中荷、荷上雨的词: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这首词,很是有趣。
夏日午时小眠,竟是睡在荷花丛中的小舟里。这个老头,好雅兴啊,这得有多爱荷花呀?老头沉醉荷香烟霭里,惬意。朦胧小睡间,声骤起。白雨跳珠乱打船,大珠小珠声,错落不断。清梦被惊散。且看那池中,碧圆荷叶如盘,雨珠跳荡滚落,琼珠碎却圆。终滚向荷叶心,聚成一汪水银,亮晶晶。水银越积越多,碧叶难胜力,风来微斜,水银滑落湖里,漾起圈圈涟漪。
这词里,连花都没有,荷叶是舞台,雨珠是演员,在这夏日午后,共演一场相聚与别离。看戏的老头,看得津津有味,描摹得细腻清新,捕捉住那稍纵即逝的瞬间,展现出别一番雨中荷景。
可能太爱太难忘这份雨中趣致,他另写了一首与词作内容完全一样的诗。
《小池荷叶雨声》
午梦西湖泛烟水,画船撑入荷花底。
雨声一阵打疏蓬,惊开睡眼初蒙松。
乃是池荷跳急雨,散了真珠又还聚。
幸然聚作水银泓,泻入清波无觅处。
读到杨万里这一份夏日花下午睡遇雨的趣事,倒令我忆起陶渊明的“北窗下静卧,遇凉风突然拂来,自谓是‘羲皇上人’”。同样是滋养性灵的闲暇之感啊。
其实,杨万里写荷花的诗词很多,这位南宋一代诗宗对荷花极其偏爱。
“荷叶迎风听,荷花过雨看”――《七月十四日雨後,毗陵郡圃荷桥上纳凉》
“只有荷花旧相识,风前翠盖为人倾”――《南海集雨霁登连天观》
“荷花万顷照红衣”――《题张埧夫腴庄图三首》
“浸得荷花水一盆,将来洗面漱牙根。”――《山居午睡起弄花三首》
“折得荷花伴我幽,更搴荷叶伴花愁。孤芳欲落偏多思,一片先垂半不收。”――《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可以说,杨万里,这位立朝刚正、遇事敢言、为官清廉而清醒的南宋政治家,是把荷花当做了知己,当做了挚爱在深情歌咏!
天地间,自然万物皆有魂。人能与人为知己,自是最大幸事,这知己可看可谈可诤谏,彼此之间通过言语交流,欣赏学习,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知己交流,抛开言语,直接以形象进行:看一眼,对方的特质就直达灵魂深处。这就是人类以自己的修养师法自然万物,以水陆草木之花作为自己的知己!
古有屈原以香草为知己,陶渊明以菊为知己,林和靖以梅为知己,王子猷以竹为知己,怀素以芭蕉为知己,无独有偶,濂溪先生周敦颐也和杨万里一样以莲荷为知己!
万物皆有灵性,人视之为知己,实在是因为深深赞赏这些灵性之物身上的某些个性化特质!
你看那荷花,或洁白或红艳的柔美形象竟然是从深黑淤泥中拔节而出的!多么不易多么难得多么能让人在绝望中见到希望啊!这张扬着生命活力、美得驰魂夺魄的哪里只是荷花呀,这是人,是品性高洁但绝不浮夸的灵魂!这是美,是美神在人间的化身!
一朝得见,唯愿天天相伴!
所以,花未开时观叶,花正开时相携,连午睡也要在花下进行!午睡醒来就弄花“浸得荷花水一盆”,以用来洗面漱牙根。用还不够,且摘得一朵伴我读书坐卧,她开时怜她丰神俊秀,她落时忧她垂瓣不收!风中见她,她款款一倾身,似迎我来探视!雨中见她,池荷跳急雨,活泼又爽朗!朝时见她,她沐浴阳光别样红,暮时见她,她留我在池不容回!
这爱,令人动容!这是以目光为手,轻柔抚摸爱人的节奏啊!这是蘸真情为墨,细腻描画挚爱的行动啊!
写不尽的荷花美,说不完的激赏意!
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荷之有幸,遇到杨万里!杨是否有幸,遇到荷花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444269/8c1294de161421d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