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3-22 和孩子共同成长

2019-03-22 和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 澧泉007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23:05 被阅读0次

    老师也要长大

       本周五是我和徐老师的成长课,我上童诗,她上音乐体验课。之所以做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考虑到上课时间正好是第一个话题《大自然有声音吗?》的最后一周,另一方面我们俩也想借助话题带娃娃们把它作为一个小型的课程总结庆典来收官。

        和前一篇简书的想法一样,《大自然有声音吗?》作为与《你好,五颜六色》并列的多样表达话题下的一年级主题课程,希望学生通过主题内容的学习,知道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这个大目标的引领下,我们决定首先通过一首有趣且富有节奏和想象空间的童诗激发学生对于童诗诵读的节奏感的初步的感知,再借助第二节课,讲解一些简单的节拍知识基础上,通过不同乐器间的配合,尝试多人多乐器配合,完成一个迷你却完整的音乐会。

    孩子们的声音

        作为综合课程之一的童诗课,主角自始至终都是这群小娃娃。课程目标的设置,一是通过朗读童诗,学会适当的停顿;二是借助拍手打节拍等的方式,尝试读出节奏和韵味,体会诗歌的趣味性;三是模仿童诗的语言结构,尝试即兴创编。

        首先是课前的复习环节。此环节中,我带着孩子们把之前学习的三首童诗复习了一下,在朗读过程中有学生读,也穿插着学生点评。配乐朗读《春雨》时,我请娃娃们先静静的听一听音乐,体会音乐的灵动,并提示他们声音放低节奏放缓。当娃娃们张口读时,声音虽然不大但沉着有序,大部分孩子能不紧不慢的把自己的感情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放进一字一句的起承转合之中,这让我欣喜不已。正式上课环节,娃娃们对诗歌的热情和预期的一样,他们对诗歌的敏感度让我震撼,因为字词游戏是他们最爱的课堂游戏之一,所以我在设计课堂形式时,参考了诗歌的内容,诗歌的前4节通过“什么蛋”、“什么花”、“什么黑”、“什么外”这样的提问串联在一起,孩子不直接接受诗歌的内容,尝试成为主动参与编创的诗人。在童诗讲授之前,提前收集了孩子最喜欢的五个生字,作为在课堂的尾声时,邀请孩子们从中挑选出最喜欢的字来使用。最后,“龙”字当选,一连串和恐龙有关的词语蹭蹭蹭的冒出来(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理解是随机的,老师没有及时予以引导,或者老师在一开始进入诗歌内容时就没有完全顾及到这方面,因此,在第四节课我进行了一点补充讲解,希望能帮助孩子进一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孩子们今天真的很给力了!

    老师的反思

        课堂结束后,其实自己不满意,因为有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地方。

        1.课前导入时间过长(虽然这是自己有意为之,但是上课的节奏需要更紧凑一些)。

        2.激发学生童诗朗读的方式还是略单一,同时诗歌的节数多了一些,导致在进行最后两个字“黑”、“飞”的字词游戏时,孩子们有些疲惫。

        3.孩子主动创编的可视化不明晰,如果当堂把孩子们口述的内容呈现出来,他们的成就感会更高。

        4.维持课堂纪律的外部指令在课堂后半段有点多,老师需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有时候需要能够容忍孩子们带来的某些混乱,因为最终他们会安静下来, 或者慢慢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清晰起来。

        5.老师对于诗歌结构理解不是很清楚,导致对于一些不适合孩子快速接受的文本信息干扰了孩子的朗读。因此,老师的强力需要适当体现(但不应是粗暴的那一种),换句话说,老师需要果断的舍弃一些看起来很清晰、明朗的东西,比如既定的文本,而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儿歌的体系,将某一首诗歌的结构做出合适的调整,虽然会面临很多的风险,但是孩子会凭借他们的聪颖带老师安然渡过。

        以上反思所得真的需要感谢今日听课的所有同伴,尤其需要谢谢老蓓。

         我慢慢意识到,享受混乱其实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是娃娃们的天性使然,不调皮、无严苛的纪律意识、动辄就跑的方式不需要急于一时,生拉硬扯的掰扯过来。当然,老师需要在教室里强调自己的引领作用,需要示范,示范控制自己的情绪,直面自己的错误,耐心倾听每个人的声音,遇到问题先想想可能的解决办法。这需要自己继续努力。

    后记

        附上一些徐老师上课瞬间的抓拍,孩子们和徐老师共同努力的这场小小音乐会真的非常棒,录视频的时候,禁不住的笑起来。

        之前问过娃娃们,要不要长大,想不想长大这样的问题。他们表示很纠结,有的觉得长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还有的娃娃不愿意长大。好吧,其实老师有时候也不想长大,但是老师需要生长痛,这会让自己很紧张,才有可能让自己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3-22 和孩子共同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j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