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奇特的一生 |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你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奇特的一生 |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你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作者: e9b02ad4ac57 | 来源:发表于2019-02-11 20:41 被阅读0次

    这是椰子的第27篇原创文章

    "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

    我曾在某一段时间里,对记录有着一种莫名的狂热:每一天遇见的每一个人、发生的每一件事、产生的每一种想法,都必须巨细无遗地记录在日记本里。

    那时候对自己经历着的一切都将被遗忘的事实,有一种几近恐惧的担忧。

    在我看来,所有的回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只属于我自己的不可替代的生命印记。


    所以,只有当它们被一一记录下来时,我才能放心地度过下一个明天。


    那时候的我就是在这样的记录中,对生命产生了热爱与敬畏。

    但上了大学以后,这种狂热戛然而止。那样的记录开始被我视为一种浪费时间且毫无意义的事情。

    幸运的是,我在书里遇到了一个同样热爱记录的人,并找回了记录的意义。只不过他的记录更为神圣和庄严。

    他记录的是时间。

    时间统计法


    “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柳比歇夫记录时间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将自己一天花费的所有时间记录下来,然后做一个分类统计。


    在看完这本书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一直在尝试记录自己所花费的时间,但是仅限于工作时间。


    虽然没有得到很大的收益,但是通过这些记录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在每一项工作里我需要花费的时间,然后在下一次工作中我就能更好的计划和分配时间。


    但问题是,工作以外的那些时间,我很难去记录下来,那些时间何时从我的生命里溜走我几乎没有一点知觉。


    这让我感到惊讶,一天中我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却毫无知觉。无论我后来怎么去拼凑那些记忆,也想不起我究竟做了什么。


    当然,这种时间统计法并非适合所有人。


    支撑柳比歇夫日复一日坚持下去的,是那个在他脑海里清晰可见的目标。


    “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统计法不断研究:自己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充分发挥所有潜能。”

    柳比歇夫是前苏联昆虫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三个特点:立即行动、敢于说真话和自我评价。

    立即行动


    每一天有成千上万的想法在我脑海中形成,但是真正被我付诸行动的却可能只有那么一两个,而绝大多数想法一经产生便被我扼杀了。


    比如在这看似忙碌的四个月里(但其实也并非十分忙碌),我每天都想着,等周末闲下来,我就把推文写完,不仅如此,我还要优化内容、版式,给每本书配上一个脑图,增加图文形式的语录等等。


    但是我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一直推到了现在,才开始动手。


    相比之下,柳比歇夫的行动力是超强的。他只要想去做一件事,就会立即行动,不会做太多无谓的思考。没有任何阻力,一旦开始便全神贯注。


    做完以后,便把花费的时间都记录下来。不拖沓也不附带任何情绪。


    那种感觉就像小时候,我们愿意花一个下午或者一个晚上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心无旁骛。


    也从不考虑这些时间花得值不值得,有没有用,就仅仅是沉浸在其中,便很快乐。

    说真话的人


    “科学以怀疑开始,以深信不疑而结束。”


    在书里,作者说柳比歇夫就像苏格拉底,不仅要求自己独立思考,还要把自己当成一只牛虻,不断地刺激人们,逼人们进行正确的思考。


    这样做并不讨喜,甚至会遭到人们的厌恶。可他却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完全不受理性控制地想把真相公之于众。他完全不在乎其间涉及到的利害关系,又或者说即使他在乎,但心中某种叫做良知的东西也会驱使他不得不这么做。


    一直相信,那些敢说真话的人,都是出于对自己的思考有笃定的自信心,是经过多年来对生活的剖析而产生的一种独到见解。


    但遗憾的是,我还没能领会到追求真理的那种乐趣与其中的奥秘。


    现在的我只感到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就越是陷入了一种对自己的无知的痛苦之中。


    自我评价


    “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是追求一出场便要碾压全场,惊动四方。渴望得到周围人、或是整个社会的认可。由于太过在意外界的评价,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常常会问自己:你对你现在的生活真的满意吗?如果摒弃别人对你的期望,你最想要过的生活是怎样的?关于你自己的内心的真正想法,你是不是真的了解过?


    可是,就算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要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还是很困难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去接受去正确看待自己最糟糕的那一面。 


    但柳比歇夫却做到了,去接受那最不好的一面。他就像一个客观公正的法官,不断追溯自己的过去、经历的种种,然后给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书中是这样描写柳比歇夫的: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


    因为自己就能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所以他不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取认可而去达到心灵上的满足。


    他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势,知道该在哪一方面继续努力,在哪一方面做出改变,而不是去成为大家期待的那个人。

    插座学院在一篇推文里提到的一句话:“这个社会,教我们成功的人太多,引导我们忠于自我的人太少。”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努力跟上那个最好的模范,以期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


    我们拼命地从他人那里获取自己存在的价值,但却从来没有得到过满足。


    为什么?


    跟着既定轨道,一直往前,跟着大家的期待,一直往前。心会安,但却不快乐。


    前人的经验前人的教导前人的总结那么多,但是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啊,你为什么一定要走那条别人走过的路。


    任何一本日记,

    只要一年年认真地记,

    都是文学的珍贵材料

    作者 / 椰子

    配图 / 原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奇特的一生 | 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你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lc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