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只顾埋头学习,却忘了“勤奋”并不等于“高效率”,下面有三个非主流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1.极其功利的少读书,因为只有解决当下的问题的,学完就能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对认知升级最有效。所以刷那些“管理者必读的XX本书”意义并不大,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且难度不一。
2.极其功利的配置资源 学习可以分成三类: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如果把他们比作爬山:娱乐性:下坡,越走越舒;知识性:平坡,能前进,但是略微费力;心智性:爬坡,很,但是会提升脑力好理解力。很多人天天学习,但是学习力却没有增长,很可能是心智类学习太少。好比你读了一辈子报纸,也不会增加学习力。
3.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旅行的时候,你不会从出站那一刻,顺着道路一直观光下去你会打开地图,找到有观光价值的地点,直奔目的地。你应该先选书,看书评,再看目录,了解书的内容和框架。最后再看具体章节--带着问题直接切入要读的章节。选书的过程也许会耗费你大概15分钟的时间,但避免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消耗的几个小时。
如今,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信息,但是,处理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学到更多的东西。《哈佛商业评论》网站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四种成为个高效学习者的方法。
第一,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关注同一个主题的信息。你不要被某个流行的主题牵着走,而是自己选择一个主题,然后专心浏览和这个主题有关的信息。这么做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让我们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其次,这也符合我们大脑的工作习惯,神经科学家亚当.格萨雷在《专注:把事情做到极致的艺术》这本书里说:“工作记忆领域中最高水平的表现,更多取决于你如何过滤所有不相关的信息。处理和目标不相关的信息会对你造成干扰......成功的过滤信息,能帮我们更好的感知信息、记忆信息、做出决策。”
第二,制定一个学习框架。学习框架可以成为大脑的内部框架,给我们搜集到的信息创造“空间”。框架可通过结构化和可重复的方式,把新的信息和我们已经掌握的信息关联在一起。比如听了这条音频之后,你就可以开始构建一个关于“如何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的框架,你可以搜集知识,对框架进行填充,对现有的内容进行调整,并将新信息和已知的内容联系起来。
第三,定期整理学习内容。整合意味着“把部件整合为一个整体,强调的是创造新的意义或结构”。整合和总结并不一样,整合需要融入自己的见解,而总结只是短暂的信息反馈。整合需要你根据已知的所有信息来理解新信息。练习这种技巧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问自己:“某一篇文章的关键内容是什么”
第四,在“学习新知识”和“回顾旧知识”之间循环。为了让你能专心回顾、思考和应用已经获得的知识,你需要在某个周期里,限制自己获取新知识。因为新知识会对之前学到的知识造成干扰,有一个语言学习软件通过调查发现,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会比失败者花更多的时间回顾以前的内容。那应该在什么时候回顾旧知识呢?文章建议,你可以试着整合你学到的、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你发现自己做不到,已经快要忘了,就是回顾旧知识的时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