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flag好像刚刚立起,一抬脚却要跨入2023的大门。
与微信读书相识了4年342天,才知道它比我更了解我自己,那些读过的书,它都替我保存着,记忆着。书架上一大片一大片的,满是坐着的,躺着的,熟悉的,不熟悉的,挤挤攘攘的书们,有的翻了几页,有的听了一点,更多的被束之高阁,它也并不嫌弃,也没有鄙视,只一味任我看到时只想着往上加,不管我顾不顾得上看,只要我喜欢,它都任劳任怨地帮我收存。
一月开始,从《推拿》感受了一场盲人的精彩人生,听他们在看不见的世界里品味着,较量着,付出着,真心着……打开了一种我从未看见过,触及过的生活。
二月的《遗愿清单》,让人看透了生离死别的平常,在感伤之外,更多的是勇敢面对和坦然接受。放平心态,享受当下,真的不只是一句简简单单随口说说的话。
三月在林老的《京华烟云》里,感叹姚老爷的通透,他的道家风范和处世智慧,成就了他的女儿们。跟着木兰的经历感受她的聪颖,她的美,她的至纯,越回味越喜欢她的爱和她的爱情。记得林老说写到其中一段时,自己大哭,为他们人物的命运,我不知道他是为谁,脑子里至今留下的,是木兰与孔立夫的至纯至真至澄的情,说他们是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他们是真心欣赏的一对璧人,但也仅限于放在彼此的心上,喜欢他们的坦诚和他们的相处方式。他们从不越界,妹妹莫愁和老公荪亚也都懂她。她值得这样的肯定,也是缘于她自己的真心和直爽吧。木兰,总让我们看到,一切都还有希望。
四月的《运动改造大脑》,是我最励志的一部学术书,在以前我是绝对不会看的,却在一口气读完后,就此爱上了跑步。若不是疫情,应该会坚持到现在吧,等缓过这一段,还是要赶快跑起来。
五月看《俗世奇人全本》,痴迷于冯骥才,痴迷于他的天津味,还有民间街头那些多才多艺的奇人,在《能人》里虽然有着重复,却有种重温的美好,让人再次惊叹。
六月的《三寸金莲》,和《推拿》的文字一样华丽又优美,是一场美妙的视觉和听觉盛宴。
七月和八月留在《花巷》,感觉书里都带着甜味。
九月的《人间草木》和《人间至味》,散文总让人停不下来,它也最适合消遣,在缓缓的时光里,汪老陪着我们,用最通俗易懂,又最质朴的语言,讲述着老一辈的智慧,让我们感受一草一木的生命带给我们的感动。
十月的《浮生六记》,让人重新燃起了对爱情的向往,几百年前的沈复,没有一丁点的大男子主义,和妻子芸的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让平凡的生活过得惬意又盎然生趣。
十一月的《戴老师高能唐诗课》和十二月的《蒋勋说唐诗》。让我在课本之外,第一次真正去感受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爱上那个说不够,看不尽的唐朝。
且跟着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读书于我而言,是最自我的一种方式,但手里捧着一本书坐在阳光里的惬意,总是有时间的限制。等我做家务或者准备睡觉时,听书就彰显了它独有的优势,零零碎碎的时间里,打开《文心》,走进《边城》,遇见《亲爱的安德烈》,用《心》听毕淑敏讲高原上的《昆仑殇》,听季老经历的那段不该忘记的《牛棚杂忆》,在《微尘》里,唏嘘沙粒一样的生命,坐在《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时,思考绿海龟的智慧。一边跟着冯骥才的《文章四家》,在古老又遥远稀缺的文化遗产里拾贝,一边遥望千年前的《世说新语》里,那让人景仰的魏晋风骨,去想认识《世界上另一个你》。
书们手牵着手,散发着各自的书香,带着每个季节的韵味,在湿润的空气里酝酿。有的驻扎在心底,有的微微一笑,飘然而过,它们时而像小鸟,叽叽喳喳地争论;时而像蝴蝶,在脑海中飞来飞去,带着书中的话,带着故事里的情节,像闪过一帧帧从前,又像星星,像眼睛,在心底的某一处,眨呀眨。
读的书看似增多,又同时会更深地感觉没读的书更多。然后任它们赶趟儿似的往书架上窜,只能让自己尽可能与它们都能续上一段缘。
不管怎样,无论何时,只要不将书丢掉,一切都不会丢掉,希望新的一年,书籍仍然带给我爱、自由和浪漫。
2023已经在前方招手,回顾一场与心灵的对话,寻找心中的《月亮与六便士》,让它继续生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