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自己:“1分钟你能做什么?”
比较高大上的回答是:收拾一下办公桌、倒杯水、吃点东西、整理着装、伸伸腰、活动活动筋骨。
比较契合实际的回答是:什么都没有做,或者没来得及做,1分钟就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最不可能的回答是:写文章。1分钟太短了,我甚至连写什么、怎么写都搞不清楚,怎么可能开始写呢?特别是年度计划、复盘等大报告,要预留出专门的时间。比如,一整天或者至少一上午,否则没法开始写作。结果,常常因为没有大段的时间而无法启动,形成了拖延常态。然而美国作家杰夫·戴维森在《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战拖”心理学》里说,1分钟竟然可以克服书面表达障碍,多神奇的理论!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一、列提纲。画一张流程图;分解每个步骤需要采取的措施;提醒自己不要偏离轨道;评估进展情况;反复演练,再确认新路线。说白了,就是将任务细化、分解,小步快跑,化繁为简。
二、直接写上几分钟。把任何借口抛到一边,关掉手机,忘掉删除键,让自己先写上几分钟。万事开头难。通常情况下,只要开始写了几分钟,就会发现根本停不下来。也就是说,无论好坏,让自己自由书写,先引发灵感,然后再进入写作状态。
三、交纳第三方押金。为尽快完成任务,可以偿试第三方押金的方法。在需要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把一笔足以让自己心痛的钱,比如,1000元交给朋友保管。如果按时完成任务,就能把钱拿回来,否则就会被没收。许多网上培训都采取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员积极行动,按时完成打卡任务。
四、利用好最后期限。适当的压力能激发灵感,把最后的期限当作对自己或他人的一项契约,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差不多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时间紧,压力大,但依然可以交出一份高质量的答卷,有的人甚至会超水平发挥。所以,不要怕,不要被最后的期限吓住,要摆正心态、认真对待,在最后的期限内把自己真实的水平发挥出来。
学习了《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战拖”心理学》,希望下次“我1分钟能做什么?”的答案里能增加一条:开始起草调研报告、年度计划或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