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这称之为初步印象。 尔后,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当前的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予以评估。
一、依据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的结果,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临床初步印象。
二、工作程序
第一,根据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的十项指标,对求助者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衡量。
郭念锋心理健康水平十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强度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抗抵抗能力。在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应各不相同。
2.心理活动耐受力
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做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为心理活动耐受力。
3.周期节律性
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 例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种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状态,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里健康水平下降了。
4.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 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他后果,如记忆水平下降等也越严重。
5.暗示性
易受暗示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 女性比男性较易受暗示。
6.康复能力
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成为心理康复能力。
7.心理自控力
情绪的强度、情绪的表达、思维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
观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可以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进行判断。
8.自信心
自信心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
9.社会交往
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心情抑郁,人处在抑郁状态下,社会交往受阻较为常见。
10.环境适应能力
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的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并以此保持心理平衡,往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第二,选择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量化的系统评估。
第三,完成上述工作之后,再对某些含糊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初步出分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三、相关知识
1.心理诊断
心理诊断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观察法、会谈法、实验法、测验法、量表法,获取求助者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作出判断的过程。
2.心理诊断在咨询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
第一,心理诊断中应避免“贴标签”要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第二,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