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访亲、拜友和代购
旧金山同学聚会。张先生常说他们的高中同学会应该在北美开,果不其然,15年去纽约已经见到美东的一拨高中同学,这次来美西又有同学,自然会聚。旧金山2位女同学已经在得知我们赴美的消息后,开始了聚会邀请。首先见到的是欧阳,非常热情地请我们到高级酒店吃早餐,据说这里的早餐很不错,尤其是最新内部装潢了,是旧金山非常有特色的建筑。我们坐地铁来到此处,是一栋颇有历史感的建筑,外表朴实无华,走进里面,跟我们在纽约中央车站的感觉差不多,高大空旷的内走廊,光线阴暗,侧旁有一个半圆的拱顶透着阳光,拱顶下一个大厅,这一处则是金碧辉煌,梁柱、屋顶、地面到处是浮雕、花纹,显得富丽堂皇,不少人在这里拍照留恋。大厅的另一半就是早餐的地方,摆了大约十几张桌子,人坐的挺满,早餐的品种并不是很多,但是味道的确很是不错,然而再怎么不错也还是西餐的口味,尤其是没有热水!!!回想起这一幕,让我深深感到,讲起普通人的豪奢、享受和吃食,美国真的没法跟中国比(当然,富豪级别的豪奢我也不曾见过)。大场面永远是中国比较拿得出手,这样的大厅实在是客气的说法,在国内真的只能算个中厅甚至小厅,半圆的拱顶国内也有大得多的,各种雕梁画栋更让人目眩神移、瞠目结舌,精致的早餐,国内也能有更多的餐点选择。因为这样,很多国人对美帝起了轻视小觑之意,昂昂然似乎我们已然是发达国家,然而这确实能够全然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的么?值得吹嘘和自豪,甚至因此瞧不上美国的依据吗?
欧阳的美国丈夫是个看起来比较瘦弱的男子,性情随和,我们语言不通并没有交流许多,但是看得出来他们夫妻关系很是恩爱,那美国人看向欧阳的眼神很是温柔和喜爱,欧阳性情直爽单纯,开朗活泼,也很照顾她的外国丈夫,常常向他解释我们在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以免他因为语言不通而呆坐我们之中。看着他俩突然觉得异国婚姻也没什么不得了的,人与人之间的相爱还是最重要的。他俩没有孩子,二人世界过得有滋有味,欧阳这样的个性在两人之间似乎居于主导,她的丈夫依恋而深爱着她。两位IT精英在美国就这样生活着,简单、富足、快乐。
近中午,远在圣何塞的朱小姐驾车来到联和广场路边与我们汇合。朱小姐个子娇小,快人快语,很典型的武汉人的性格。一路上她很是忧心身在弗罗里达州帕劳的两个姐姐,那一带正面临飓风灾害,是美国这几日各大新闻的头条,帕劳一带更是已经停水停电封路,逃都逃不出来了,而她的两位姐姐都在那里,家里的粮水储备都不是很多,她远在加州除了电话安慰,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很是揪心。显然朱小姐是个爱操心爱助人热心快肠的人,看到我们的女儿就开始像个妈妈样的问东问西,给出意见和建议,还毫不犹豫地自荐要当我女儿的紧急联系人,她这么一说,我们才知道原来学校是有要求需要填写孩子在美国本土的紧急联系人的,朱小姐有一个女儿,大学毕业了,对一套很是熟练,这真让我们感动,紧急联系人这种差事还是很大责任的,虽然是老同学,毕竟几十年没见,能这样主动揽责任很难得。
一起在华人区吃了顿中餐,她们送我们回到民宿,他们虽然住在旧金山一带,但是对这里的民宿还没什么了解,两位女士很好奇地参观了我们在旧金山的民宿,听我介绍了这几日的住宿体验,觉得还很不错,最起码看来民宿还是很有赚头,而且互利互惠!
看望小叔公。小叔公是老爸的小堂叔,虽然辈分差着一辈,年龄却相差无几,幼时更是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我大学时是在小叔公所在的大学、系读的书,如今我的女儿又要到他附近读书,真是有缘。小叔公的两个儿子早在八十年代就已赴美读书,如今已在美国安家立业,二老在国内退休后也移居美国近二十年,几年前曾回国到广州在我家小住几日,看着身体还算健旺,这些年未见,不知情况如何。
小叔公住在离洛杉矶市中心大约1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华人聚集区域,我们避开上下班高峰驱车前往,可即使这样洛杉矶的交通状况仍然算比较拥堵的,大约1个半小时才开到目的地。在高速路上就已经发现两旁中文标识明显增多,一些商业中心的华人超市、华人餐馆招牌一个接着一个,来到一片花园小区,都是两层的小楼,小叔公说是已在小区门口等待,终于看到熟悉的身影,还是原来的样子啊!小区里面绿树如茵,停车位、体育设施等等都很齐备,小楼之间疏落有致,这才是真的花园洋房。
二老住在其中一栋小楼的二楼,我们在客厅坐下,房间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室外还有摇曳的树枝和花朵,环境真是相当不错,。听小叔公介绍,这个小区是养老公寓,住的多是老人家,主要是华人,配备有医疗服务以及一些老人家日常用的到的义工服务,很是周到,二老还请了位华人钟点工每天来做饭做清洁等家务,日常还定期会去社区的老人服务中心参加各种活动,交交朋友、散散心。家人见面最多的当然是谈及亲人的近况,小叔公最自豪的就是他的4个孙子孙女,老大的一儿一女已经哈佛毕业,老二的两个女儿如今正在耶鲁读书,都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真是很了不起,敏同学听了很是压力大呢!
晚餐是到附近的商业中心解决的,这里真是集齐了中华八大菜系,隔壁就是一家湘菜馆,遥遥还能见到一家川菜火锅店,还有山西羊肉面馆,诸如此类。小叔公带我们进了一家海鲜酒楼,说是要请我们吃顿海鲜,点的头盘菜就是大龙虾,还有各种贝壳,酒楼装潢是非常常见的广东酒楼的风格,恍惚之中仿佛回到广州,服务员小哥是个东北人,讲话一股大碴子味,态度漫不经心,事情做得还是很到位的。菜式口味做得相当不错,我感觉应该是香港的厨子,口味比较港式,酱爆牛肉很好,肉质非常嫩滑,这一路美国的牛肉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无论是在酒楼吃的,还是我自己买肉做的,味道都很好。最后上的是波士顿大龙虾,好大一盘,味道好极,这一盘吃下来,我真真觉得我们在广州点的大龙虾一定不是原只整上的,一定被克扣了。
短短的相聚已经交流了很多,这些年两位老人身体不断有恙,幸亏治疗及时得当,目前还算正常,在这里的生活已经习惯适应,儿女们相隔并不远,照应起来也很方便。聊起来最为感慨地就是中国的富强,尤其是最近十年,海外的中国人,尤指大陆去的华人,深有感触,过国庆节腰杆子都比以前硬得多了,小叔公说早年在美国根本不敢提大陆的国庆节,行走在外一提是大陆来的就被人嘲讽欺侮,而如今再也不会了,美国人民都开始主动为中国人过国庆节了,这就是国力强盛的功效阿!
沙漠奥特莱斯。距离尔湾最近的奥特莱斯很小,国内耳熟能详的品牌并不多见,我们逛了一圈觉得没什么收获。看看周围,最大的奥特莱斯就是棕榈泉的沙漠奥特莱斯,是往拉斯维加斯的方向,差不多是往赌城三分之一的路程。一方面好奇沙漠的景象,一方面也还是有些购物的愿望,一早我们就驱车往美西最大的奥特莱斯驶去。
这一路景色确实有不同,越开进东边,绿色越少,最后只剩下光秃秃、黄灿灿的山丘和土坡,放眼望去看不到人类活动的痕迹,简直可以拿去拍火星电影了,不知道生活在这里的人以什么为生。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一片平坦的类似戈壁滩的一片土地,路边有小镇,根据指示,左手边一片黄色的建筑就是沙漠奥特莱斯了。大约因为是周一,没有什么人,我们就慢慢逛吧。
这里的税比旧金山一带稍低一点,但是货品还是太老旧款了,包包基本上只有最基本传统的款,化妆品也多是不太好卖的颜色,幸而我们的要求也不高,如果是讲究时尚的主儿来大概就要失望了。还是包包和化妆品便宜过国内许多,服装、鞋等其实跟国内差不多,价位差距不大,至于首饰、手表,我觉得普通货就不要买了,讲实用不如去状元坊,讲派头应该去瑞士,这里不上不下的没意思。逛街购物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到中午,敏同学提议品尝一下美国著名中餐——panda熊猫,排队打上饭菜,是的,类似学校食堂的打饭模式,几荤几素的,口味也跟食堂差不多,不过不失。
逛了大半天,每个人都有所收获,买了些包包、口红、鞋等,打道回府!
五、入学
入住。此行最重要的自然是送敏同学入学。大早清理好东西,我们就来到学校学生中心附近的停车场。事先已经看过地图,敏同学即将入住的学生宿舍区正对学生中心,入学的相关手续也是在这里办理。
停车场里大概是有大巴刚来过,一棵树下放了许多行李箱,几个少男少女守着这堆行李,应该是独自来美入学的,毕竟像我们这样送孩子来的也并不是很多。敏和张先生先去探路,我和老爸守车和行李。一队人从学生中心的方向过来,推着大大的带轮蓝色推车,原来是运行李的,看着几个单薄瘦弱的女孩吃力的把行李箱扛进大箱子,然后推走,老爸说这也是锻炼啊,这些孩子在家那里干过这样的事,不过说起来,敏同学3年高中住校生涯搬行李的经历倒是很多,一个人扛上7楼都干过呢。不一会儿,张先生回来了,敏同学已经开始排队办手续了,宿舍位置也已清楚,于是我们先去探一探。
学生中心是一栋不大的圆形楼,门口一片小广场,另一侧有一片三层楼高的小楼,这就是敏同学的宿舍了,环境真是不错,花园别墅,今天是国际生入校日,眼见大部分都是亚裔,华人特别多,刚才在停车场见到的就都是国内去的,难怪人家说加州大学的入学日看起来像国内大学开学日,尽是中国人。当然也有不少东南亚、印度的,我们还看到一个白人父亲推着大蓝推车,里面的行李堆得老高,儿子抱着一台微波炉跟着走,那感觉跟国内送孩子入学的家庭没什么区别。报到处有些学生志愿者,有个个子不高的亚裔小伙子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着怪异像个小丑,热情的四处指引学生和家长,超级热情又有礼貌,不需要他提供服务的时候他就一个人自得其乐的做怪脸、跳舞,很是有趣,美国的包容性由此可见一斑,他的服装、行为跟他的为人并不挂钩,这只是他在这个阶段极为私人的一个选择,奇装异服但是极其有礼才能如此和谐的统一到他的身上。
敏同学拿到宿舍的钥匙了,我们领到一个大蓝推车,齐心合力大行李搬上推车,找到宿舍,真是跟学生中心门对门,宿舍位于三楼。敏的房间在最东头,窗外有树,书桌正对窗,真是读书的好地方。一个房间两张床,中间是书桌和窗,房间的一侧有两个大柜子,有挂衣服的和隔层,放东西很是够用,床身还有六个大抽屉,也很方便。洗浴和卫生间是楼层公用,一层楼大约7-8间房,也不过20个学生,公共浴室和厕位应该也很宽裕,还有公共洗衣间,可以洗衣烘干,每个楼层有公共活动区域用于休息、自习、待客,沙发、桌椅都装备齐全。一楼还有大的活动室、厨房,可供大家举办集体活动,看以往的宿舍活动有开趴体的,有举办电影晚会的,更多的是聚餐、游戏。总之,这样的条件比国内大学宿舍的确好很多,当然价格也要高很多很多!敏的室友看名字大概是个西班牙裔,她还要过两天正式开学的时候才会到。敏同学开始布置房间了,这里将是随后一年她在美国求学生活时最重要最主要的落脚点,她的另一个家。她会怎样在这里度过在美国最初的日子呢?
国际生家长见面会。下午学校国际生中心举办国际生家长见面会,我们已经事先在网上登记报名参加,敏同学还有一系列的入学程序,已经不知道跑去了哪里?我们三人跟随路边的指引,来到国际生中心,这是一个斜坡下的两层建筑,二层是食堂,坡底一层是这个类似半地下室的会议室,会议室里已经有不少家长了,放眼望去,大约一半是国内去的中国人,另一半中大部分是印度人,其他还有少量的白人、东南亚以及日韩人。会议室为家长们备好了午餐,一份三文治、细米饭、沙拉、水果和饮品。
陆续用完餐,会议正式开始。主持人请出了四位学生表演打鼓,作为热场,是极具日本风情的鼓乐,其中一男一女从长相到气质是极典型的日本人形象,尤其是那个男孩,阴郁残忍、引而不发的样子让人看了不寒而栗,很不舒服,但是那却是日本人很推崇的一种民族精神。在美国人心里这大概就是亚洲文化的代表吧,对日本这个民族的认识他们不会同我们一样有这样伤痛的记忆,从而很轻易就联想到残忍阴冷的方面。可是作为东亚文化的起源与核心的中国文化,她的代表性表现又是什么呢?好像由于中国文化太过博大精深,我们很难找到什么形式来代表他、表现他。随后,主管生活的副校长、国际生中心的主任、校友会负责人以及国际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纷纷发言,介绍了国际生在UCI的生活、学习,要遵循的法律、常识,中心可以提供的帮助等等。副校长讲了一句话我们觉得很有道理,UCI可以为你提供诸多机会和帮助,但是不能提供成功。每个人的成功还是得靠自己。
语言不通,所有的内容只能听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其中的细节基本听不懂。随后的问答环节就更差不上嘴了。印度家长们英语水平明显高出国人,问答环节他们活跃许多,问的问题也比较深入,比较关心学术机会等等这样的问题。中国家长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类问题,依然停留在学校排名、录取人数、生活等这类的问题上。我们的道路还很长远阿!
离别。随着国际生中心工作人员参观校园,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商业服务区域,这里有餐厅、超市、银行等等机构,敏同学告诉我们她正在办理学生证,办妥就结束所有手续了。我们约好在超市这里等。商业区的中心广场有许多摊位,各家银行、电信公司在这里为学生办理银行卡、电话卡,我们已经在头一天在CSSA组织的活动中办好了电话卡,也约好了办理银行卡的时间,眼见这里有介绍就随便走走看看。几乎每家公司都有会中文的工作人员,听口音大多数是台湾人,尤其是年龄大的,年轻人中我们遇到一个内地的,可见这里华人市场真的挺大。唯一的中国公司是华为,摆放着华为的一系列电子产品,问的人还不少,工作人员中也有是不少美国人,华为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敏同学办完手续飞奔而来,我们还要赶去美国银行办理银行卡,手头的现金要给她存起来。先来看看敏同学的学生证,证件上的照片让我一时没认出来,这样一个眉目分明、成熟漂亮的女子是谁?才几分钟工夫就这么成熟了吗?真是神奇!但学生证上的照片的确显得很不同,再不是那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成长是发生在瞬间的吗?
驱车前往最近的美国银行网点,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办理手续,这事由他们父女俩负责,我是不管的,只管在这里看风景。还真有风景给我看到,一个身躯壮硕的男子只有一只胳膊,背着好大一只布口袋,里面全是硬币,眼见他艰难而缓慢的打开袋子,一点一点地清理,又一点一点地收集整理,装好离开,看他做的工作应该是银行的雇员,专门干整理和运输硬币的工作,一个残障人士也只能做这样的工作了,但是他的认真,还有周围人的熟视无睹都让我觉得很是温馨,坦然的自食其力真好!
很快,一切手续办妥,临别的时刻到来了,我们从银行回到学校,在早上的停车场停下车,敏同学要回到宿舍了,从中午开始她已经有了在学校食堂吃饭、使用学校各项资源的资格了,而我们按照约定,也该和她说再见,赶赴洛杉矶,准备我们的回程了。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只有离别的情绪不在计划里,是该笑逐颜开欢乐着告别,还是充满离愁别绪撒上几滴眼泪?好像都不对,我完全不知道怎样跟她说再见,装作她只是去郊游吧,装作我们就是回到另一条街区吧,不然还能怎样呢?就在这样的不知所谓中,我们在黄昏下的阳光里,在空寂的停车场边,互道再见,叮嘱一句注意安全,然后分别,看着她走向宿舍的方向,发动车子,启动导航,向我们今晚的目的地—洛杉矶开去。离别就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