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连续几日的升温差点让人忘了即将来临的寒冬,这应该是深秋留下的最后的温暖,不至让人日后过多抱怨。坐在天心阁的小亭中,信手写下一个地址,只有简单的一句“某某,送来诚挚的祝福”。似乎过于郑重与疏离,但在我看来,却是用故作深沉的反差表达想念之意。寄出这张明信片并不抱有太多期望,于是发去一段消息,“收不收得到,全凭你的造化啦”。朋友遂告诉我,收到了。听到这个结果,没有太多的惊讶与欣喜,只觉得理所当然。确实有朋友会给你这种放松的感觉,不必刻意去维持,但你知道她一直会在那里,给予你安心与微笑。思考了一下,这样的朋友有好几个,已经足够了,平日里其实联系很少,但假期里依然会如从前那样约好出去玩。
朋友和我聊了起来,感叹到近日发生了太多的事,只言片语道不尽,好像已经很长时间没和我联系了。我想确实如此,平日大家忙着各自的事,也没有联系太多,因此我这张明信片寄得很及时,恰到好处。
就她所说的这些话来看,变化和成长肯定是有的,而我也一样,看似匆匆忙忙,但生活悄无声息地改变了我们,如春雨,润物细无声。从小到大,朋友因为分离而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等到再次见面发现彼此曾经默契的话语已经苍白无力,不复存在了。于是开始疏远,只能回忆过去之事,但除了添得一些会心之笑,反复说过后,便没有再多的话可以讲,气氛就随之尴尬了。
在我的生命中,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小学联系人中的第一个好友在突然间消失不见,还有儿时形影不离的玩伴在高中见面后只说过短短的几句话。也许正因为当时太过熟悉,所以见面时才会不习惯,“我们当年是多么……”这样的话曾一遍遍在我脑中浮现。
而现在,我已经不会去刻意去十分执着地保持联系了。旧日的风景不一定还是旧日的人,当两个人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时,疏离是必然的,也不用难以接受,正如前几日的升温。温度升后是令人愉快的,但愉快也不必随着即将到来的寒冬而消失。至少温暖曾来过。
那些朋友曾经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是我的福气,但人与人之间总是伴随着相遇与离别。来去自若,她来了让我很欣慰、很感激,而她离开了,我便以祝福寄之,不会过多地反复伤感。而几年过去后,如果依然有人与你同往日那般要好,感情自会升华,给人一种稳定而平淡的感觉,那是值得珍惜的。
不管是多少次的相遇或是离别,即使最终相见甚少,甚至再不相见,也是一件值得提起的事情。
(作者:晏丹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