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读书人
《暖食》:如何有文化地大快朵颐

《暖食》:如何有文化地大快朵颐

作者: 辛冶之森 | 来源:发表于2018-01-13 14:29 被阅读19次

对于蔡澜,也算稍有了解,知道他是香港四才子之一,读过一些他的博客文章,上大学时曾看过他的两档节目,其中一档叫《蔡澜提菜篮》,很有意思的名字。印象中,觉得蔡澜确实不负“才子”之名,除了深谙吃食的精妙,也颇熟识文化掌故。对他印象不太好的一点,便是他面露红光有点肥腻的脸庞,大概他肉吃得实在太多了。

他写了很多的书,《暖食》这本却是我看的第一本,只因了文字介绍里的温暖和质朴,有烟火气也接地气。书里谈的当然都是吃喝,从开篇说最好吃的饭是妈妈做的,引出各种主食、家常菜的介绍,再到水产、小食、鲍参翅肚、西洋菜、水果等等,洋洋可观。从一种菜,蔡澜可以很自然地联系到世界各地的相关菜肴,点评它们好与不好的地方,好吃的菜可以连下10碗饭,不好吃的,“不如嚼发泡胶”。

熟悉蔡澜的人都知道,他大喜猪油,这本书里也有他论猪油的一篇文章,还有很多菜肴论及猪油烹制的美妙,而今因为健康的缘故,人们避猪油唯恐不及,让他大发感慨。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厨房的灶头上有个陶制油罐装的是猪油,很多时候做菜就是用猪油来烧,猪油凝结成乳白色,好看又香滑,后来渐渐地,家里再也不用猪油了。猪油退出中国人的厨房,确实值得一叹。

看蔡澜谈吃谈喝,觉得世界上好吃的那么那么多,有很多食物,在世界各地都有流传和演变,让人开了眼界。因为蔡澜待过的地方多,他又看很多美食相关的书和杂志,自己也会做,对古今、国内外的很多食物都大有了解,他这个人,又爱快活,或是年轻貌美的女友在侧,或是金庸、倪匡等老友相携,或是外拍时有明星、演员同行,快人快语,喝酒吃肉,一桌尽欢。

热爱美食的人都是幸福的,蔡澜是个活得很明白的人,说是“享乐主义”又不像,他自称自己从来都是很努力很努力的人,因此才能有那样多的素材可说吧,他在外求学时也过过以泡面维生的苦日子,但也知道怎样寻到最顶级美味的食材和最地道的馆子。即便是吃,也下足了功夫去了解和体验,不单单流于表面。

所以,他知道最好吃的鱼怎么做,也会完美“复刻”《食经》里的菜肴,能向做地道客家菜的店主提出用古法做客家菜的意见,也会对某些流行菜式付之一哂,他记得清印度尼西亚街边某个小店里的招牌小吃,对日本各地的特色酱菜也如数家珍……

这里没有太多的“书画琴棋诗酒花”,尽是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但给人带来的并没有庸俗烦琐之感,日常食物的温暖和食物渊源的流变活色生香,真正是一道盛宴,很下饭,而我确实,有时候是就着单薄寡味的饭菜看这本书的,没有大流口水但也饱了眼福。

这样一本闲散零碎的小书,虽然文采上并没有什么,有时也觉得文章写得碎了点,但读来过瘾,齿颊留香,当作佐餐佳物,也不是太让人失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暖食》:如何有文化地大快朵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nyc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