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维的惯性

思维的惯性

作者: kavern | 来源:发表于2018-11-29 07:23 被阅读0次

    人们对思维的研究,从没有停止过。我们认为对自身的想法了如指掌,其实不经意间,你意识不到的一些力量在改变着你的认知和行为。

    先看下面的一幅图,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的?第1幅图:“ABC”,第3幅图:“121314”,第2幅:“ANN靠近了银行”。有人会不同吗?比如理解成“A13C”、“12B14”、“ANN靠近了岸边”,相信是少数。而实际上,第1幅图和第3幅图中间的部分是完全一样的,第2幅图中的“BANK”有银行和岸边两个意思,而按照我们思维的惯性,A后面应该是B,12后面应该是13,我跟银行接触的次数比岸边多,所以bank不经意间就理解成银行了。

    再看下面两个人的评价,你觉得是艾伦更好呢还是本更好呢?实验发现,在顺序听到下面的这些评价后,人们对艾伦的印象普遍要比本好。而实际上这两个人的评价是一样的,只是顺序不一样。人们通常会认为,聪明且勤奋的人,有点冲动、固执,是可以理解的;而如果一个人妒忌心强,又固执,还聪明的话,就很危险了。这就是所谓的先入为主,思维的惯性。

    再来看一个例子,请看下面两个问题:

    如果这样去问,研究人员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关联度很低,在回答是否幸福的时候,被调查人员会考虑各种因素,理由也五花八门,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基本没有关系。但如果反过来,这样问:

    结果发生很大不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与第一个问题变得密切相关了,受试者在回答是否幸福时,会很大程度上参照刚刚想起的约会经历,如果那个过程是美好的,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是幸福的,反之,则是不幸福的。

    这就是思维的惯性,上面只是举了一些简单的例子,当然,说简单,也是心理学家通过严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在这一点上,国内的研究环境和氛围确实要比国外差一大截。老外可以华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研究一个似乎是无法定量、精确表达的问题,而国内的研究人员往往缺少这种定力和耐性。不由又想到了去普林斯顿的曾经的清华教授颜宁。颜宁说,在国外,做博士后可以养活一家人,但在国内,住房问题、孩子读书问题等等,像一座座大山,时刻挡在科研人员的面前。而做明星、赶个通告,钱却大把大把来了。国内一些科研人员的好大喜功、套取科研经费,换个角度,还真的是可以理解的。

    有点跑题了,认识到了思维的惯性,就可以试着去把握它,至少可以减少它的不利影响,比如在讨论问题、做出决策时,先让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顺序发言、思维惯性带来的跟随效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的惯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bw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