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是什么?
狭义上对演讲的认知就是站在舞台上,面对一群听众口若莲花、激情慷慨的发表演说。就像综艺节目《超级演说家》那种,或是TED里那种专业性比较强的演说,又或者能想到大战在即,将帅在出征前的动员讲话。而这些场景似乎与普通人的生活离得比较远,so,演讲还与我们无关?
不,演讲无处不在,它的应用场景大大超出我们的认知,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我们想要他人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事,用我们的言语去影响他人时,就需要用到演讲,演讲水平高低的就反映出一个人的说服力、领导力的水平。比如,如果你是一名老师,每一次的当众讲话、家长会上的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动员捐款······,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演讲技巧。除了班级常规需要动用演讲技巧,课题展示、外出专题报告、向领导汇报工作等都需要更强的演讲技巧。
公众演讲,是一种将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的方法,即一种与他人分享观点并影响他人的途径,这和写作有相似之处。被誉为“演讲之父”的史蒂芬·E·卢卡斯在《演讲的艺术》中给出了演讲的七大要素:

分别是场合、演讲者、听众、信息、渠道、干扰、反馈,这些基本要素是我们在进行演讲时,实实在在影响效度的关键。
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用四个环节来完善演讲。分别是:1.选择目的,2.听众分析,3.论证材料,4.组织内容,5.撰写内容。其实就像做菜,我们要做的准备分别是:1.炒什么菜,2.炒给谁吃,3.用什么食材和调料,4.做法是什么?5.开始炒菜。
首先是选择目的,要确定目的是说服还是介绍信息,还要确定要点有哪些?目的的确定可以参照学科关键理解的提炼方法,确定要点就是要把观点能够准确精炼的表达出来,预设结束后听众记住的关键信息。
其次是听众分析。要注意四个要素:听众的规模、听众的人口统计特征(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和个人喜好等)、听众对话题的意向、听众对演讲者的态度等。做听众的心理分析,就要注意几点问题:1.演讲者给听众传递的信息,和听众反馈的信息一样吗?2.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听众将基于他们自身认知和相信的一切来倾听和评价你的演讲。3.将演讲内容和听众密切联系起来,要考虑并解决“为什么听众要关注这个话题”这一问题。
第三,挑选论证材料。回答听众常提出的三个问题:1.“你说的是什么?”;2.“为什么我要相信你”;3.“那又如何?”。论证的核心要点是举例子和列数字,事例越逼真观众受到的触动就越深,切忌空洞和宽泛;好要解释数据,因为数据本身并不会说话,需要靠演讲者带着观众进行分析。
第四,组织内容,包括开篇、主体和结尾。
开篇的目的是吸引注意力并激发听众兴趣,与听众建立良好关系,树立可信度,以及预览演讲主体。可以通过向观众提问,提问完后稍作停顿,让观众进行思考,“比如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花了人生近一半的时间开会?”,也可以通过进故事的方式吊起听众的胃口。
演讲要点是组成演讲的主要框架,比如演讲目标是向听众介绍“学思达”教学法,那么要点就是学思达教学模式一共分为5个步骤,包括学生自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学生表达、教师统整。在组织要点的时候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问题-解决顺序、以及话题顺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