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最近社会上发生好多事,每天我们都会看到不少或好或坏的事情发生。按道理来说,那都是别人的事,我们只是旁观者,应该不会被影响到太多。但是近期有不少人都来找我咨询情绪问题,因为他们听着那些故事,自己会伤心、难过的睡不着觉。
可能你也有类似这样的情况:比如看到有人被欺负了,你好像比当事人还愤怒难过;朋友和你倾诉,你就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觉得自己一定要帮助对方,否则自己就感觉内疚不安。出现这些情况,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你与别人过度共情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能体会别人情绪,理解他人立场的能力。就像我一开始提到的朋友,别人出现尴尬的情况,她却感觉到紧张,其实很可能就是她把自己代入了进去,因为把自己当做那个主角,置于那样尴尬的场景,所以情绪也转嫁到她这里来了,她就更容易体验到别人的感受了。这就像你看电影会跟着主角一起哭一样,也是因为你的同理心,能够体会到别人的情绪。
当你能够适度跟别人共情,对方会觉得你善解人意,喜欢与你相处交流,这是你的优势,有利于你更好地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是如果共情能力过强,也许对于你来说不一定是件好事,这种能力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状态,甚至伤害到你自己。比如,对方一直跟你抱怨,可能她吐吐槽,情绪发泄出来就好了,但是你会慢慢地被对方的负面情绪影响,却没有人听你的抱怨,导致你的情绪被压抑了;别人欺骗了你,做出伤害你的行为,但你会把对方的行为合理化,给对方找借口,觉得对方不是故意的,最后自己承担不好的结果。
所以过度共情要不得,那么怎么知道自己的共情能力是否过度呢?共情过度的人通常会有这样几种表现,你可以根据以下几点看看自己是否存在共情过度的可能性:
第一,共情过度的人往往很敏感。他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别人的情绪是否难过不开心,并且不受控制地对这些情绪加以解读,会想:他不开心了是不是因为我?我这句话是不是说错了,让他为难了?
第二,共情过度的人往往情绪波动会比较大。这样的人因为容易“入戏太深”,所以很容易被别人的情绪感染,比如前一秒很愉悦地和你聊天,下一秒就因为看到一些不好的新闻,而心情忧郁。
第三,共情过度的人总是会小心翼翼地讨好取悦身边的人。他们会有一种责任感,想要别人都开开心心的,当对方不开心,就会努力想要帮助对方解决问题,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拒绝了自己的帮助,他们就会很受伤,感觉自己不被需要,自己的价值感降低了,陷入愤慨沮丧的情绪中。
别人的事,终归是别人的事。自己好,你才有能力没有负担地帮助别人。不要让过度共情害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