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我们从小都听过“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几乎都奉为至理名言。现在,长大了,再听到这句话,可能会觉得太“鸡汤”,简直就是安慰人的敷衍。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可能是因为我们越长大,越成熟,就越认识到,世界复杂,不是一句名言就能解释一切。于是,潜意识里,我们就会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
可能会问,为什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失败了很多次还是照样没成功啊,到底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句话才成立?
英国作家马修.萨伊德的《黑匣子思维》一书或许能够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惑。
2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医疗业、航空业以及体育运动中的大量案例,说明了我们人类在面对失败时会产生认知失调等诸多不理性反应,也展示了黑匣子思想者们“从失败中学习”带来的成长进步。所谓的黑匣子思维,正是借鉴航空业事故调查中应用的“黑匣子”技术,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的方法,来形容这种在失败后的总结教训展开调查并从中学习的意愿和决心
同时,马修.萨伊德还在书中介绍了世界上一些创新力最强的组织采用的总结失败经验的技巧。作者提出,无论从组织到个人生活,我们都应该改变耻于失败的态度,把它看作学习的机会,理性犯错。
作者马修.萨伊德,是英国乒乓球名将,雄踞英国乒乓球榜首近十年,并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在其他领域,马修.萨伊德也同样瞩目。他凭借自学,考入牛津大学攻读政治学、哲学与经济学,以一等成绩毕业,现在为《泰晤士报》知名专栏作家,英国广播公司时事节目《新闻之夜》撰稿人。
而这样一位在运动竞技上成绩显著的人,面对失败,自然也有他不同常人的认知和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3
2014年,本书作者采访著名球星贝克汉姆时。贝克汉姆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在谈论我的任意球时总会说那些进球。但我一想到任意球,就会想到那些失误。在掌握诀窍之前,我射失了无数次。”
马修.萨伊德自己也表示:“成功者往往对失败有着与一般人直觉不同的看法。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为了成功而努力,同时又熟知失败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多么不可或缺。他们接纳失败,而不是回避它。”
那究竟该如何理智接纳失败,从中汲取教训,学习进步呢?在这里,马修.萨伊德在书中通过讨论总结大量案例,给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 自下而上,尽早试错的思维。
“自下而上”是相对于“自上而下”来说的。简单来说,“自上而下”就是,我们在做一件事情前,更倾向于事前追求完美的计划和思考,而不投身现实测试,找到其中缺陷。而“自下而上”的模式正好相反,更倾向于先动手实施,然后在缺陷中寻找问题,再逐步修正完善的模式。
再来看看什么是“试错”?这个比较简单,也很耳熟。在这个大众创业的时代,“试错”几乎已经是很多人都明白的一种模式。从字面上理解,“试错”就是在已有的经验上,采取系统或随机的方式,尝试各种可能性的答案。
作者也在书中这样说,“尽早开始试错”这一做法代表了高科技革命带来的精益创业理念。这其中体现的是,测试与改进的价值。精益创业的理念迫使人们把经历集中在从失败中发现问题上。
由此可见,“试错”其实就是一种,从失败中不断改进的自下而上的思维模式。
在这里,马修.萨伊德也列举了一个《艺术与恐惧》这本书里的故事。
一位陶艺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对一组学生,老师将以数量为标准评分。老师告诉他们,考试时,会称量学生做的陶罐,如果陶罐重量超过22千克就得A,超过18千克得B,以此类推。而对另外一组学生,老师将以质量为标准评分。他们只需交出一个最完美的陶罐就可以了。
这样的结果很惊人。质量最好的陶罐都是以数量为标准的那组学生的作品。书中写到:“当‘数量组’忙着大量生产陶器并从错误中学习时,‘质量组’却在坐想着,怎么才能做出完美的作品。最后,‘质量组’什么也没有,除了宏大的设想和一滩烂泥。”
这就好比写作。我们往往在写东西的时候,或迫于题材压力,或因为自己能力有限,总感觉无从下笔。要么苦苦构思,要么在心里反复琢磨,就是不肯下笔。最终,什么都没写出来。
在之前看过的一本写作书中,也提出,不知道该如何开始的时候,就只是“一只鸟接一只鸟地写,按部就班地写”,这告诉我们,写作往往难在最开始的下笔。但只要开始写,无论好坏,只要写下来。其中,也提到了,完美主义会毁了我们的写作。也就是说,在写作之前或者写作中间,不必太在乎完美有序,不必强求自己一次完成,只管写下来,然后再向着目标要求修改完善。这其中也体现的是上面讲的“自下而上”,“尽早试错”的思维模式。
如果上面讲到“试错”思维是为我们指明了大的行动方向,那么下面的“边际收益”就是具体行动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第二, 分解任务,各个击破的边际收益思维。
作者在书中通过对英国职业自行车队天空车队的成功剖析,提出了“边际收益”的意义。
关于什么是“边际收益”,书中也给出了明确答案。
“边际收益”的意思不是在小处进行改动就期望能得到很大的效果,而应该是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问题,这样就能找到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而哪些没有。不过呢,这种方法建立在一个基本经验上,那就是要知道某个因素是否有用,就必须把它的影响分离出来。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里的“边际收益”思维与《刻意练习》中提到的“建立心理表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强调在事物整体基础上,局部分解,在专注练习的同时,要有反馈,有纠正。
大家不要以为只有运动团体、企业、政府等组织才可以采用 “边际收益”。作者提醒大家,对设想进行测试,说到底是一种思维观念,需要的是从思想上和从失败中学习的意愿。这样看来,边际收益就与所有行业都有关了。事实上,它几乎与一切问题有关。
不信,我们来看看书中关于日本“大胃王”小林尊的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小林尊是一名经济系大学生,他一度穷困潦倒。当时,他听说当地电视台举办了一项大胃王比赛,冠军可赢得高达5000美元。于是,他报名参加了比赛,并且认真练习了一段时间,最终取得了胜利。
后来,小林尊对大胃王比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全球各地都有类似比赛,且奖金非常丰厚。于是,小林尊把目标定为全世界最大的大胃王比赛。这项比赛的规则很简单,在12分钟内吃下最多热狗的人获胜。参赛者可以喝任何饮料,但不能大量呕吐。
接下来,小林尊就用边际收益的思维模式练习准备。首先,他不去吃一整个热狗而是先把热狗掰成两半。要知道,在他之前,所有的冠军都是整个吃的。他发现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一是这样他可以咀嚼得更加轻松,而且可以解放双手,加快拿取新热狗的速度。然后,他尝试分开吃香肠和面包,而不是同时塞到嘴里。他发现自己吞香肠的速度要快很多,而面包则难咽得多。后来,他还尝试用面包蘸水吃,蘸不同温度的水,等各种方法。
不仅如此,他还把自己练习的场面拍摄下来,用图表记录各种数据,尝试不同的进食策略,测试各种咀嚼、吞咽和扭动身体调整胃部空间来防止呕吐等多种方式。
结果,小林尊的成绩十分惊人,小林尊吃掉了50个热狗,远远打破了之前的世界纪录的25.125个。
作者马修.萨伊德说:“小林尊的胜利来源于边际收益的积累。通过在各种微小领域采取严格测量的方式收获的失败经验,让他走向成功。既然这件事能被用在吃热狗上,它也能被用在任何事上。”
同样,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也可以应用边际收益完成。就拿练字来说。想要练好字,先要明白,字,是由笔画、结构、章法等这些部分的结合。相对应地就该练习笔法、结构规则、章法布局。再将自己写出来的字与字帖对比,找出差距,持续练习提高。
如果从开始就想写好字,直接看着字帖练习,只能照猫画虎,顾了笔法顾不了结构。写出来的字,形似神不似。这样,练习者容易丧失信心。如果,从点、横、竖,等最基本,最简单的笔画先练习笔法,就容易很多。这样,每次练习的难度小,易掌握,容易坚持。待掌握了笔法后,再练习结构,字会更生动,也更容易体验到成就感。如此循序渐进,练习也就不是难事。
图片来自网络第三,问责会产生二次伤害,正当的谴责是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
在书中,马修.萨伊德也对“失败”或者“错误”的这一衍生物“谴责”展开了讨论。
他说:“在很多意义上说,谴责属于一种叙述性谬误。它把一个复杂事件简化为一个直觉性的解释,是人类大脑偏见造成的一种过度简化的行为。”
比如说,当我们在屋里工作,孩子和宠物狗在客厅玩耍时。突然听到花瓶打碎的声音。往往第一反应可能是出来指责孩子又闯祸了。又或者指责小狗,不乖,砸破了东西。我们很难去心平气和了解事情的真实经过。还可能因为我们一向严厉指责的习惯,让孩子不敢告诉我们真相。
作者在书中提醒:“如果想学到东西,就必须应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要抗拒自己心中不问青红皂白谴责别人的冲动,深入调查错误的相关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真相,营造出一种基于开放和诚实而非自我保护与掩盖事实的文化。”
在这个问题上,哈佛商学院教授艾米.埃德蒙森进行过一次很有影响力的研究。
研究在两个医院的8个不同部门展开,为期六个月。研究结果发现,在有着严格、守纪文化氛围中的护士们很少上报任何错误。尤其让人注意的是,在任务最艰巨的部门,上报错误的数量还不到另一个部门的10%。事实证实,在所谓纪律严明的文化氛围下工作的护士虽然上报的错误数量很少,但实际上犯的错误更多;而在较少谴责他人的团队中结果相反,他们上报了更多错误,但总体犯错的数量更少。
这中间的答案也很简单:正是因为较少谴责他人的团队中的护士们上报了大量的错误,其他人才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再出现同样问题。频繁谴责别人的团队中,护士们不敢上报错误,因为他们害怕面对后果,因此浪费了学习的机会。
可能大家会问,那面对他人的错误,不能谴责,那又该如何呢?难道要放任不管吗?当然不是。
作者在书中也讨论了“谴责文化”与“放任文化”。他说: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调和纪律与开放的秘诀就是黑匣子思维。这其中的关键就是,管理者要愿意花时间调查数据并听取各方声音,分析特定案例的真相,还要能向员工传达:如果你所犯的是无心之过,就不会惩罚你。
说到底,谴责他人不一定是错的,但不经过调查了解,过早地谴责别人一定是不可取的。
4
看到这,现在,我们不难理解,有时候拖延,也可能是因为我们要求完美,害怕面对失败,不允许自己失败。这是因为我们对失败有执着的偏见。而事实上,失败不等于无能,更不等于羞耻,它是一种学习进步的机会,是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你是企业家、老师、父母或其他各行从业者,这本书之于我们而言,最大意义,不仅仅是重新认识了失败,也让我们能更加更加客观地看待证据和失败中的教训,坦诚地面对自己和他人,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