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这个是这样弄吗?”
“恩,我也不是太清楚,你自己看文件吧。”
“那葵花,这个呢?”
“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研究研究吧。”
最近忙翻了天。我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也开始要看对方是谁了。和我熟一点的,我就多说;有礼貌的,我也愿意多说。前者是人之常情,后者则是自身教养好以致别人愿意帮忙,就算我不知道或不懂,我也会主动帮忙去弄清楚。但我非常不喜欢那些趾高气扬的人,那些只等着捡别人成果的人,那些不把我放在同等位置上的人。所以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只想多做事,不愿意多说,只想客客气气地。就像他。其实我以前不认识他,但我听过他的名字。我的好友曾经和我说过这个人的不好。好友基本上不说别人是非的,能够这样不好地评价一个人,说明他真的不怎么好。因此我已经先入为主了。后来他种种的言行,让我确信了好友的判断。
我开始琢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会给一个人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昨晚去一个好朋友家。白天我跟她提了句我胃痛得难受,后来她告诉我,她婆婆专门煮了胡椒猪肚汤给我,说胃不舒服喝这个就好了。那时候的感动如一股暖流,慢慢地沁入心田。
我去到好友家的时候,她还没下班。她婆婆在喂孩子吃东西。这个刚好七个月的娃儿一个晚上都没有哭闹,该吃吃,该玩玩,该睡睡。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就乖乖地坐在小车子上看着我们吃,不需要别人抱,也不用别人哄,一个人也能乐着。我们逗他,他也呵呵笑,还咿呀呀地“唱歌”。
印象中,他从出生到现在就很好带,很爱笑,我想他以后肯定是像妈妈一样很乐观,很爱笑,拥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拥有着处处为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会像爸爸一样帅气,一样有魄力。
前几个月我帮别人抱过一分钟她的孩子,她有点急事需要马上处理,不方便带着孩子去,就拜托我抱一下。我真的只是抱了一分钟而已,这个六个月的孩子在这一分钟内就哭得要整栋楼都震晃了,我怎么哄也哄不停。其实我知道孩子没有安全感,面对突如其来的陌生人,就算是大人也需要适应,别说是这样六个月的孩子了。只不过我在想,这样的安全感能不能培养出来的呢?是不是孩子真的离不开妈妈呢?或者其实是妈妈离不开孩子呢?最近我在朋友圈也看到了这句话,更是引起了我的深思。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去追求事情的完美。其实这是一种严格要求自己的态度。为人父母者,是不是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
在这里,我想引用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写在《孩子们,你们好!》里面的一些话:
“为什么他们觉得,用吓唬的办法教育儿童很省事,这又是为什么?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不过是年轻的爸爸和妈妈们不懂得初步的教育知识罢了。
话有得说回来,他们能从哪儿获得这种科学知识呢?在中学里,谁也不敢给他们关于教育的科学知识,好像他们压根儿都不是潜在的妈妈和爸爸似的。
在大学的讲堂里,学者们在给千千万万个大学生传授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为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生产部门的第一流专家。可是,在大学里,人们往往也忽视了这一问题。须知大学生们已经是潜在的爸爸和妈妈了,他们需要教育的科学知识。难道关于教育的科学果真没有什么可学的,教育是挺简单的事么?如果有人这样地认识问题,那是极大的谬误!”
其实很多父母都是探索着前进,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教学相长”这个词,我想,用于父母和孩子身上也是可行的。我不知道我以后是怎样的母亲,但我觉得,路漫漫,养成阅读和记录的习惯,终归是有意义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