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69章 如来十力

第69章 如来十力

作者: 经典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20-11-01 09:05 被阅读0次

    这一部分更新得很慢。因为佛陀在赞叹提婆达多善知识的时候,特别提到了这些名相。详细了解这些名相,或许能明白当年的国王是如何通过法华经,转众生知见为佛知见的。

    上篇文章谈到了六波罗蜜、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以及身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这三个方面,本篇着重谈如来十力。

    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第四,圆满具足十力。

    如同世间人在山顶视野辽阔一样,如来证得一切法的顶相。从顶相观察一切法,能够圆满无漏地了达一切差别相。这就是如来的道种智,对应不空如来藏。

    此智所见之差别,无能坏,无能胜,故而称之为“力”。从十个递进的角度诠释这个力,就称为如来十力。

    一、处非处智力,又作知是处非处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称为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称为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

    如来处于一切法的顶端,能够看清一切法的善与恶,知道什么可以做(知是处),什么不可以做(知非处),以及做了以后的果报和因缘变化。这就是处非处智力。

    有人看了之后,觉得这太简单了。连三岁孩子都懂得,怎么就成了如来十力之一了呢?

    三岁孩子懂得的善、恶,是家长教育的结果,属于凡夫分别智,和如来的道种智有这本质区别。

    道种智所见到的差别,是从一切法的顶相出发而见到的差别,是因缘和合中自性流露出来的真差别。从这种差别中,他见到做善业得善果、做恶业得恶果的因果规律,由此便有“知是处”、“知非处”的智力。这种智力,是无差别中不碍差别的绝待智力,是不生不灭、安住实相的的无漏不动智。

    而凡夫分别智所见到的差别,是我见出发所见到的妄想差别。比如,家长教育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都是一种分别妄心,它源自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但家长教育的可以做的善,未必是真善;家长认为要远离的恶,未必是真恶。因为他看不到一个业因行为所产生的后果。

    比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在吃食上特别舍得。结果孩子养得太胖,多走几步都累,特别怕上体育课。

    凡夫分别智因为从我见出发,自他分别中有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但由于他见不到业的后果,他的这种趋利避害,有时候反而受害,受害后走向反面,这就是心随境转。比如,昨天认为这个人好,盲目相信。今天发觉上当了,转而认为这个人很坏。

    而如来道种智,因为能见到一切因缘条件下的是处、非处,明了一切都是如是因如是果,是缘起性空的幻相,因此就有: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自心安住于实相,如如不动。

    如果以看电视来譬喻。

    道种智就好比是看电视的真人,他从上帝的视角,能够看清楚电视剧中一切善恶因缘果报,明了电视中的一切人、事、物都是虚构的空相。

    分别智就好比是电视里面的幻人。在他们妄心的善恶中,充满着是是非非,以及种种误会和矛盾,故事就在制造矛盾误会、解开矛盾误会中,不停地演绎下去。就好比人在世间无止境的轮回。

    很显然,即使是电视剧中最聪明、最能干的幻人,亦不及那个看电视的真人,因为他们智慧的真假不同,故而高下立判。

    看电视的真人就好比是明心见性的佛菩萨,而电视中的幻人就好比是妄心凡夫。处非处智力只可能发生在见到如来顶相的道种智中,凡夫分别智中,是不可能真正明了是处、非处的。

    二、业异熟智力,又作知业报智力、知三世业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业缘果报生处,皆悉遍知。”《佛学大辞典》

    如来由处非处智力,知道了是处、非处的因果报应法则。通过这个法则,如来能从现在的任何一法,见到它过去是如何演绎而来,未来又将如何演绎而去,这就是业异熟智力。即如来知道众生过去的种种业以及未来果报成熟的因缘。

    凡夫的分别智见不到因果法则,故而常常否认因果法则,更无法经由因缘果报而见到三世,甚至连自己的这一世,也通常是模模糊糊地看不明白。

    凡夫虽然见不到三世,但他们现在的种种造作,能在冥冥中牵动并改变自己的三世业缘。

    比如,能成夫妻者,大多数也曾经两情相悦过。成夫妻后,彼此关系若是融洽,往往过去的甜蜜值得回忆。回忆中现在善缘牵动过去善缘,善上加善,夫妻感情更好了。

    彼此关系若是不融洽,往往会怀疑过去的甜蜜是否是真的,乃至揣度为博取好感的欺骗意,这就抹杀了过去的善缘,将过去的善缘转变成了恶缘。有的夫妻吵架多了,过去的恩爱全无,就是这样全无的。因此,他们会质疑自己当初是怎么看上对方的。他们不明白,过去看上对方的妄心已经发生了变化。

    过去之种种,就好比是一个人成长的德土。现在业牵动过去业。是肥沃过去的德土,还是贫瘠过去的德土,全在当下的一念之间。夫妻争吵时,将过去的美好肆意糟蹋,德土就贫瘠了,如何能长出好的苗稼呢?

    又比如,当两个人关系融洽时,彼此是互相祝愿的。当两个人关系恶化时,常常会诅咒对方。这是现在业牵动未来业。

    未来之种种,就好比是一个人飞翔的天空。美好的祝愿,令天空清澈明净;恶意的诅咒,令天空充满阴霾。常被诅咒者,如何能有好运?因此,要想未来好,就要从现在起,常作令人欢喜的善事,不做令人烦恼的恶事,如此就是净化未来的天空。

    那么,已经做错的事能补救吗?能!

    忏悔法门,就是如来依据这个业异熟智力而教导众生的净化三世业的方法。只不过,不懂得法华义理者,不能善用这个法门。

    比如,有的人修行忏悔法,越忏心里越难过,觉得自己真不是东西。如此一忏、二忏、三忏,总也忏不干净,反而更添纠结。这种忏悔是妄心忏悔,住相中不仅不能忏悔业障,反而有可能增加情执,因此心里就沉重,这并不是真忏悔法。

    真正的忏悔应当是不住相的。忏过了,天清地朗,不染纤尘,这才忏悔对了。可见,不懂法华经,就连修忏悔法都很难成就轻安。

    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又作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其浅深次第如实遍知。”

    如来由业异熟智力,见到了众生三世的一切因缘果报,从这些果报中,他看见因缘聚合而有业相生,因缘散尽则有业相灭,生灭之间的相续即是此业相的三昧定境。要想从业相的三昧定境中解脱出来,就要行于静(定)和虑(慧)的中道。这就是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

    等持者,指定力(静)、慧力(虑)平等持有。等至者,指行于定、慧之中道。

    这种情形就类似人做梦。晚上似睡非睡中,最容易进入梦境。梦正做得起劲时,恍惚觉得自己在做梦,在这个似醒非醒之时,最容易梦醒。这里的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具类似这里的静虑等持等至。

    不过,众生做梦、梦醒都是无明状态下进行的。他无法把握入梦、出梦,故而谈不上解脱。

    通俗来讲,无论为畜生、为人,为天人,都是业相禅定;乃至整个六道轮回,都是六种业的三昧定境的轮回。每一种业定境的相续时间长短,就是寿命。要想解脱业相禅定,就要有定慧等持等至的智力。

    此智力具有游行十方世界的大功用。如来因此能够自在无碍的出入任何禅定相,乃至寿命的长短也能自在把握。

    据说,释迦牟尼佛当年的寿命本是100年,他看见末世出家人福报很浅,于是,提前二十年就走了,将这二十年的福报供养末世的出家弟子。因此,真发心学佛者,对于物质上的受用是不需要太多考虑的。绝对不会因真心学佛而饿死的。

    四、根上下智力,又作知诸根胜劣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于诸众生根性胜劣、得果大小皆实遍知。”

    如来由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能够遍历一切凡、圣土,自在出入一切禅定境界,因此,他知道一切禅定众生的根性之上下。这就是根上下智力。比如,释迦牟尼佛曾经做过鹿王,他自然知道鹿的根性特点。这是亲历,不是妄想。

    根是念根,由心念而得。依据众生是否有解脱的心念,根性有圣根和凡根之分。

    圣根者随解脱愿望的究竟程度,又可以分为小、中、大三乘根性。凡根者没有解脱愿望,有善恶之分。能够断恶修善者,即是上品凡根。

    依凡夫的分别智,由于看不到自己过去的禅定情况,对于自己的根性基本上是无明的。有的人虽然有解脱的愿望,是圣根,但他依凡夫的分别智,依然无法明了自己的根性,故而无法选择合适的法门。

    曾见到一位学佛者,听人说念佛好,就去念佛。听人说读《药师经》可以得到现世福报,就去读《药师经》。如此不停地在各个法门中辗转,如同猴子掰苞谷。

    如今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他从来没有踏实修习过一个法门,亦没有读懂过一部经,甚至连真心本性、有漏无漏这些基本名相亦没有弄清楚。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根性,故而随着分别智而到处攀缘,希求找到一个最佳法门。最好今天修了,明天就见性。明天修了,后天就觉悟成佛。

    究竟来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都是成佛的上上根。只是因为妄想、分别、执着障蔽的浅深次第不同,故而显现出小根者小解脱,中根者中解脱,大根者大解脱这三种根性。如果众生明白法华义理了,于不着相处去掉这些障蔽,则当下就能大开圆解,个个都能见到自己其实是上上品的佛根。

    五、种种胜解智力,又作知种种解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于诸众生种种欲乐善恶不同,如实遍知。”

    如来由根上下智力,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胜劣,故而能够随顺众生的根性,根据他们欲想喜乐善恶之不同,为众生开示相应的解脱法门。这就是种种胜解智力。

    比如,小乘根者深觉世间苦,如来就给他们讲出离世间的苦集灭道四圣谛法门。中乘根者希望解除世间轮回之惑,如来就给他们讲十二因缘法。大乘根者想要得到究竟觉悟,如来就给他们讲无上觉悟之道。凡夫根性的人,想要改变命运,如来给他们将断恶修善法,作将来得度之因。

    总之,有什么根性就讲什么样的法。深法不为浅根人讲,上法不为下根人讲,因为浅根人、下根人听不明白时,容易产生谤法,反而不利于解脱。这也是对他们的爱护。

    凡夫的分别智是谈不上种种胜解力的。它从我见出发,只关心自己的想法,不太关心别人的欲乐善恶。因此,它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的倾向。

    比如,当父母让孩子多读书时,常常维护的是自己的想法,很少在意孩子当时对读书感受,故而根本无法观机逗教。

    很多父母为孩子幸苦一辈子,结果孩子长大后一点也不领情。父母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不知道,由于他没有胜解力,孩子从小被他教育,受的委屈也不少啊。

    六、种种界智力,又作知性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于世间众生种种界分不同,如实遍知。”

    如来由种种胜解力,知道众生根性不同,所见的法也不同。当众生所见之法成为习气时,就有了众生的分界,这就是种种界智力。

    比如,《楞严经》中,如来讲众生成因时,谈到六乱妄想,依此六乱妄想,将众生轮转分成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十二类。

    经中说:“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卵生众生由动根而见虚妄法,飞沉乱想中构成了卵生众生的妄性边界。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蒱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胎生众生由欲根而见杂染法,横竖乱想中构成了胎生众生的妄性边界。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人道而言,悲观根者见到事情,容易向悲观的方向攀缘,构成悲观众生的妄性边界。乐观根者见到事情,容易向乐观的方向攀缘,构成乐观众生的妄性边界。

    一般来讲,乐观者喜欢和乐观者在一起,彼此说一些乐观的话,是一种享受。悲观者喜欢和悲观者在一起,彼此说一些悲观的话,颇有志同道合之感。而乐观者和悲观者在一起是很难长久的。乐观者受不了悲观者的压抑气氛,而悲观者认为乐观者凡是都往好处想,很不理智。难道悲观就理智吗?

    七、遍趣行智力,又作知一切至处道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于六道有漏行所至处、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如实遍知。”《佛学大辞典》

    如来由种种界智力,明达众生的分界。经由此分界,如来知道六道有漏行和涅槃无漏行的所至之处。这就叫遍趣行智力。

    从有漏行看,三种想形成三界,欲想形成欲界,色想形成色界,无色想形成无色界。

    欲界中,根据情执轻重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六道。对此,《楞严经》中有详细论述。比如,五情五想为人道,六情四想为畜生道,纯情沉入阿鼻地狱等。

    色界中,根据对色法的精研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四天、五不还天等十八天。

    无色界中,根据对无色精研的不同,分为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者四空天。

    从涅槃无漏行看,佛在《楞严经》中讲述的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从欲爱干枯的干慧地开始,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这五十五个位次,都是涅槃无漏行所至处。

    那么凡夫分别智呢?

    凡夫分别智是相上分别的有漏智。依靠这种有漏智,是无法觉知无漏行所至处的。因此,每当谈到不住相见时,有的人就很犯愁,用分别智,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凡夫分别智所见到的有漏行是有局限的,只能见到与其业行相应的有漏行。比如,人们之所以能见到可见光,是因为这部分光与人类的能量频率相应。所以,一般来讲,人道众生看不到天道众生,也看不到饿鬼、地狱道众生,因为能量频率不相应,除非偶尔在梦中能突破界限。

    如果更加细致观察,就会发现,即使同为人道,凡夫分别智也只能看见自己想要看见的。自己不想看的,通常视而不见。

    比如,曾在雨花斋吃饭时,有大屏幕播放影片,有人被军人抗洪救灾的行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而我亲戚却疑惑说:“那洪水是蛮吓人的,但也不至于哭啊?”这是影片想要表达的重点吗?洪水画面很短,但这位婆婆却只看到了几秒钟的洪水,没有看见十多分钟的人心。

    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爱热闹者只能见到热闹。可见凡夫分别智是多么的浅陋了。它没有遍趣行智力,见不到一切涅槃无漏行所至处。即使见到的有漏行所至处,也是非常狭小的,狭小得甚至连自己都认识不清楚自己。

    八、宿住随念智力,又作知宿命无漏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即如实了知过去世种种事之力;如来于种种宿命,一世乃至百千万世,一劫乃至百千万劫,死此生彼,死彼生此,姓名饮食、苦乐寿命,如实遍知。”

    如来由遍趣行智力,明了一切有漏行和无漏行的所至之处。对于众生宿世之所住行,能够随念而知,这就是宿住随念智力。

    比如,如来想要知道某个众生往昔于法华经的因缘,只要动了这个念,相关信息就同时出现了。比电脑检索还快。电脑检索是有时间概念的。而宿住随念智力是因果同时。

    凡夫分别智的本领就好比电脑检索。甚至有些方面比电脑检索还不如。众生的分别智,连这一世发生的种种事情都没有办法随念而现,更别说过去百千万世的姓名、饮食、苦乐寿命等情况了。比如,大概很少人会回忆起一年前的今天,他吃的是什么了吧。

    九、死生智力,又作知天眼无碍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藉天眼,如实了知众生死生之时与未来生之善恶趣,乃至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

    如来由宿住随念智力,知道众生过去世的一切事情,并且藉天眼能见到众生死此生彼的一切状况。他能见到众生死后将要投生的善恶趣,以及投生后的美丑贫富等善恶业缘状况,这就是死生智力。

    而六道凡夫呢?他们沉溺在无明大海中,以其可怜的分别妄想智,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向何而去,更不知道自己未来投生后的种种善恶业缘。众生对于死亡的恐惧,都是源于这种无明。

    十、漏尽智力,又作知永断习气智力。

    《佛学大辞典》云:“谓如来于一切惑余习气分永断不生,如实遍知。”

    如来由死生智力,藉天眼见到一切众生死此生彼后的一切善恶业缘,因此,他能见到一切由无明而产生的妄习是不是永远断除了。这就是漏尽智力。

    前几天有一位学佛者说,自从他去年深入法华后,得到了极大的受益。算起来,他大概已经半年没有发脾气了。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是永远断除嗔习了。还是仅仅只是暂时降伏住了,将来还会起现行。

    如果有漏尽智力,是可以看到这种情况的。

    如果天眼中见到这位学佛者在未来世中,再也没有嗔心生起时,就能够断定嗔习永除了。如果见到在他在未来的某一世又动了嗔心,这就说明现在的不发脾气,只是暂时降伏了嗔心。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见到哦,不是猜的,也不是推测,而是天眼中见到的未来。

    而凡夫分别智呢?它从我见出发,本身就是一种无明妄想智。它是制造烦恼习气的好手,想要依靠这种妄想智而觉悟,是完全不可能的。

    《边读边聊法华经》6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69章 如来十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ry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