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家是怎么通过大数据“榨干”我们的钱包的?

商家是怎么通过大数据“榨干”我们的钱包的?

作者: 李宗员 | 来源:发表于2019-05-27 19:35 被阅读0次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淘宝上无意搜索了关于AJ的信息,好嘛,只要你再打开阿里系的产品,各种鞋子的广告简直如同潮水般向你涌来。

    又或者,你打开某订餐平台,发现排在前面最几位的餐厅,还真的都是最符合你口味的。

    商家为何会如此懂消费者的心理呢?答案就是这两年很火的一个词,“大数据”。

    “大数据”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的定义很广,具体到营销行业的解释,那就是“洞察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商家能根据你的消费行为,追踪并分析,然后依据这些数据来耸动甚至操纵你的购买行为。

    你可能会不屑一顾地想,“我的消费行为会被轻易操控,不可能吧!”

    事实上,这一点也不夸张。如果商家深知你的喜好,然后给你一次折扣不菲的续费机会,那么你就有80%的可能性再次下单。举个例子,瑞幸咖啡很多人都喝过,当你第一次用4.8折券享用一杯拿铁后,过两天瑞幸又给你发了一张2折劵,你能忍住不再来一杯吗?

    说起优惠券,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小心翼翼地剪下杂志上的麦当劳优惠券,然后兴奋地拿着它去店里低价买到一块吮指原味鸡。

    如今,优惠券的形态发生了更迭,纸质优惠券基本上都变成了电子的。比如天猫超市里的优惠券,美团网上的团购券等等。

    如果你以为优惠券只是让商家诱使我们去享受了一次价格优惠,那就太天真了。商家的“阴谋”,远比你想的复杂。

    他们会把你使用优惠券时产生的信息,比如价格、场所、日期,收集到一个用户数据库中,然后和你过往的资料进行比对和更新。如此一来,你的年龄、性别、收入、购买记录甚至某些小癖好,都会被洞察的一览无余。

    届时,商家根据这些数据再给你推送个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试问有谁能顶得住呢?

    难怪有人会调侃说,在信息时代,“大数据”甚至比我们本人还要了解自己。

    除了优惠券,还有很多东西暴露了我们的消费喜好和习惯,比如我们在网站浏览的痕迹,用信用卡消费的数据,或者在书店办理的积分卡,都有可能暴露你的信息。

    大数据的兴起让我们在了品牌的面前“一丝不挂”,这当然是一件细思恐极的事情。

    几年前有位美国父亲把当地的一家超市告上法庭,理由是“他女儿才刚上初中,这家超市却一直给她寄奶粉和纸尿裤的广告,简直损害了她的声誉!”

    两个月之后,戏剧化的转折来了,这位父亲亲自跑去给超市经理赔礼道歉,因为......他的女儿真的怀孕了。

    事实上,这家超市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女孩,它们只是根据她买东西风格的变化做的推断。比如,她之前偏好味道浓郁的洗发水,突然就改用淡一点的洗发水,大概率是怀孕的征兆。

    这就是大数据的“恐怖”之处。有人甚至扬言:“只要给我你的消费记录,我能预测你五年后是否会离婚。”

    这话如今看来并不是危言耸听,但是这必然会带来隐私权的边界问题。如果关于隐私权的法律调侃出现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大数据的普及和应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只看到大数据的隐私暴露的负面问题,必须承认,大数据的初衷是好的。基于它的反馈,我们这些消费者不仅可以省去大量的决策时间,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以通过技术的手段,更加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所以,大数据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还真的不好说。

    亲爱的读者,你怎么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家是怎么通过大数据“榨干”我们的钱包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sk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