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有句老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
关于卖出的后悔通常有两种:
(1)某股票,以每股10元买入,后来涨到每股30元,没有卖出,再后来,它跌到了每股9元、
(2)某股票,以每股5元买入,后来涨到每股10元,卖出获利了结,嗯,它现在的价格是每股300元。
如何解决卖出文图,我觉得还要从买入上找答案。
如果某股票仅仅是因为现在出现绝对低估而买入,并不能确认这家公司为好公司,那么绝对低估条件消失后就要卖出,这容易做到。所谓烟蒂型投资就是这样的。
如果某股票行业、模式、团队都很好,确认是好公司,好公司股价狂涨起来,看静态的估值(比如市盈率)是吓死人的泡沫,这时候要不要卖出呢?这是最考验人的问题。
如果三好公司“高估”的时候,卖出,接下来头痛的问题是还要不要买入,到底多少钱买入。就以刚才的例子来说,5元买入,涨到每股10元觉得高估了,卖掉,那么如果它跌回5元钱,重新买入是最美好的事情,但如果它继续涨还要不要重新买入?如果它只跌到每股8元,要不要买入?每股8元不买的话,每股7元呢?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么只好在更高的价位重新买入,要么只好看着大牛股绝尘而去,徒增悲伤。所谓做波段,那只是良好的愿望而已。
人一辈子找准长牛股的机会实际上少之又少,能找到三五只,一辈子就衣食无忧了。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确认是好公司的股票,只要“好公司”,定性的条件没有变,无论如何高估,都不应该卖出,因为“高估卖出”本质上是想赚市场的钱,但买好公司是想赚公司成长的钱,不要忘了初心。
补充几句,定性没变的量化条件:
(1)行业的市值在增长
(2)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在增长
这挺难做到的,毕竟“市场的钱”已经摆在桌面上,立等可取,属于致命诱惑。
@7星际产品经理:其实价值投资那套方法谁都懂,但是放到自己身上就迷糊了。
@易格仔:人性的弱点,利益会轻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
@亮剑金辉:个人认为,美国中概股,百度,网易,畅游基本上不用考虑卖出,逢低买入定能稳健赚钱,美国金融股,贝莱德值得长期持有,美国科技股,Google也会一枝独秀,苹果可以作为做空个股的榜样股,香港市场的腾讯控股,基本上也会相当不错,长期持有就可以了。综合来说,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掌舵的公司不用考虑卖出。
@云端漫步:从操作层面上看,投资烟蒂型公司更容易,但真正的烟蒂型公司越来越少。
@黄建平:过度高估卖出股票很正常,许多人拿巴菲特么有在股市泡沫期卖出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华盛顿邮报来鼓励长期持有。
建议可以去看看他的其他投资案例,95%的公司高估后都及时的卖出了,而这些少数没有卖出的股票,窃以为原因是:
(1)他是这几家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且是大股东,被CEO信任,若是我也不会卖,否则对声誉的影响太大。
(2)他的资金量庞大,找到更多机会非常难,而他没有卖付出的代价是这些公司近15年的低收益,平均收益低于国债,但长期哟稳定的分红。
(3)伯克希尔卖出股票后需要缴纳高达35%的资本利得税,也就是说,若卖掉需要找另一个至少低估35%的庞大投资对象,这个难度也不小。
中国石油到价位就卖了,迪士尼也卖了,宝洁卖了一半…..
所以说,巴菲特是非常实际的人,这种选择也是他的最佳选择,但对于我们,前提不同,能否照搬?
@潘潘-策略投资:这个赞。其实看《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90你看左右巴菲特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收购公司了。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华盛顿邮报这些公司的股票,他应该都是以经营自家公司的理念持有的。
@熊市中那头懵懂的牛:解决卖出的问题从买入上找答案,这个思路没错。但无论是卖出还是买入,都不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是0或1的问题。如果一定要做或者不做,那么即使从买入上找答案,卖出的问题永远都是一种纠结。
把“卖还是不卖”或者“买还是不买”的问题变成“卖多少”或者“买多少”的问题,纠结就会自然消失。记得前段时间雪球用户“耐力投资”谈到模糊逻辑思维的方法,其实卖出或买入的问题也要运用模糊逻辑去思考,在这个混沌的世界,没有什么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
@西峰:公司的“好”并非静态,需要在市场里不断得以证明。因此不存在决定式的推断,即可以从初始的点点滴滴判断日后是否能一鸣惊人。
@人生哲理58:定性的条件难以正确的获得。信息不对称,很难说你知道的就是事实。
@南天云:似乎达到预设目标后就坚决卖出,才是个人投资者应该遵循的投资规则。
巴菲特以10年,20年为度的长期投资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所谓消费垄断型企业,另一个是股本收益率不低于15%(现金牛)这是不是方丈所说的“长牛股”?
以这种标准判断,苹果是不是长牛股?Google是不是长牛股?特斯拉是不是长牛股?这还不好说。所以巴菲特不投科技股。
投资风格不同,就像人生观不同。尤其是获利了结的方式,如同你走进森林,想找到那颗最大的果实。每个人收获的不同基本取决于个性,而非所谓的经验和智慧。10倍收益依然心满意足的人恐怕占绝大多数。
@归藏:估计等一般人都知道那个“好公司”定性的条件发生改变,利空消息出来,想卖出的时候,股价已经基本跌到底部了,差不多是建仓价位,卖不卖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很多理论就是用来蒙普通人的。
@不明真相的群众:我觉得情况恰恰相反,大部分人买了股票,看到点儿利空消息,股价下跌或者仅仅是好几天不涨,就卖了,然后一卖就涨。
@Wastehouse:换个角度,假如在上涨趋势中,钱对你来说已经赚够了,比如已经实现自设的财务自由目标,本着只富一次的原则,可以在高估时放手,如果资金规模较小,可适当放大风险偏好。交易不一定是逻辑问题,大多数是心理问题。
@诗有秀才:此文神妙,适用于各种投资者投机者一起讨论,非常有争议点,虽然道不同,也能各争各的。卖不卖,我觉得关键还是看有么有形成自己的明确清晰的投资方法,就想文中说的到底赚不赚市场的钱,或者什么时候赚,什么时候不赚市场的钱,这些都应该思考清楚后再确立自己的投资原则,而不是随意无原则的想卖就卖。从巴菲特的投资看,他对赚不赚市场高估的钱是有原则的,只有几家公司被他视作永久非卖品,这点在他的致股东的信里已经表达的非常清楚了。
@weald:假定好公司的特点是相对行业竞争对手的高成长性。过去是否高成长很容易判断,未来两三年是否高成长也可以毛估估,但未来10年能否维持高成长就很难说了,说道高估,市盈率一般在30倍甚至50倍以上,根据市盈率和历史增速,大致反推未来几年需要达到的增速和时间,增速越低,时间越短,确定性越强。
@凯利投资:成功的秘诀在于买对股票的时候俺做不动,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你逆序克服获利了结的巨大诱惑好冲动以及市场波动带来的艰难考验。
@张义珍:方丈教条了啊,巴菲特当初坚持中国石油,多么干净利落。好公司不管估值高低都捂着不放,那才是对价值投资的无视啊。
@不明真相的群众:我认为中国石油的利润增长难,所以只能在绝对低估的情况下买入,不再低估了就卖出。
@老农路数:其实投资很多时候是信仰,是对某行业,某公司团队近乎宗教般的信任,才不会被各种短视现象迷惑,才能坚持到底。当然,选择那种信仰则是偶然和幸运,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错过不是过错,但能凑上份子则一定是有幸运的成分。
@护城河:逻辑清晰有余,投资知识不足。
“护城河”+复利=真正的暴利,长期看收益会远远高于纠结所谓的“高估”。
@我是表好胚: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无论如何高估都不该卖出是一个伪命题。如果微软1989年的时候以其2000年的价格交易,你卖吗?不卖?恭喜你,未来24年你的回报率是0!当世人皆疯狂的时候就减少仓位,怕踏空?世人皆疯的时候总是会跌的!当然,如果仅仅是少量高估,当然不卖,必须高估到怎么看卖出都是一笔好生意的时候才考虑卖。
@微光破晓:极高的静态估值必须配合极高的动态成长,否则就是一笔失败的投资,而“好公司”和“高成长的公司”根本就是不是一回事儿。如果我们对公司成长的速度产生了巨大的误判(无论是高于还是低于预期),说明我们其实并不了解该公司,那静态高估时就更应该卖了。
@根林斯潘:投资没有那么高深莫测!无非就是“占便宜”和“买便宜”,前者是和以往对比,后者是基于对未来的预判,买卖结果就是你吃了多大的亏或者占了多大的便宜!
@谋自在:烟蒂型投资,吸一口就扔掉;价值投资,在公司价值失去后才卖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