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得去年一月,正值研一的下半学期。
我已经半年,没有在一点半之前睡过觉了。常常一整个寝室,半夜十二点半还在为第二天的presentation讨论和做ppt,常常在深夜入睡时脑子里还在背着明天上台展示的词和想着明天的deadline。早晨脑袋里第一件事情,从以前那个臭美的女孩子想的“今天该穿哪件衣服”变成了“今天哪一科的作业又到了deadline”。
那个冬天的北京,印象里似乎只有清晨里天光微微亮的清冷,午后教室透过厚重窗帘射下的阳光和全家罗森里的饭团三明治和冰凉的贝纳颂咖啡。
2019年,我踏出的第一个舒适圈,就是我原来也可以应对这么大而且这么多的压力。我原来也可以一天做很多个presentation,也可以对着老师和同学侃侃而谈时不再紧张。
2
三月的微风逐渐温和,只学过半年R预言编程的我,独自接下了一个导师的数据分析项目,老师给出的算法我闻所未闻,一切都需要重新学习,并在一个月内做出成果。在无数次面对程序出错但又找不到问题所在时,我都在埋怨自己,为何要给自己找这样的麻烦。然而,你永远不知道,看似无心的一个项目,使得我在九月的秋招,拿下了大厂和某4A广告公司数据分析的offer.
2019年,我踏出的第二个舒适圈,就是遇见一个新的领悟,并可能在未来驰骋万里。
3
四月,距离找工作还有半年的时间,研究生期间由于学业太过繁忙,还没有实习的我开始疯狂的投简历找实习。从大公司到小公司,从诱人的职位到打杂的岗位,投出的简历大多都石沉大海。对于那个时候的印象,只有实习僧不停弹出的“经历不匹配”的拒绝消息和深夜楼道里与闺蜜互相练习英文面试的场景。四月,眼看春天要来了,但我足足经历了一个月黎明前的黑暗。终于,从国贸到王府井,从中关村到望京,在面试中身经百战的我,终于在四月底的某一个午后,收到了戴姆勒大中华区的面试录取。而后,开始了我长达半年的实习。实习的前两个月,每天从学院路到望京,三个小时的通勤,六门课的期末考试,一场案例大赛,几场自己办的求职讲座,每天凌晨两点的电脑屏幕,构成了夏天来临前所有的记忆。
2019年,我踏出的第三个舒适圈,是在你不知道结果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
4
度过了快乐的暑期全职实习,一眨眼,我需要面临的便是秋招的厮杀。第一场面试比我想象的早很多。那是一个邮储总行战略岗位的面试,十点的面试,我八点就到场了,那个时候面试间的外面已经密密麻麻的坐满了西装革履的青年才俊。我找到了战略岗位的片区坐下,闲谈的过程中得知,30多人的面试,大家都是清北人大剑桥和其他海外名校的硕士及博士。面试中,面试官的第一句话便是:“你觉得你和他们比,你的优势是什么?”记不清楚自己说了什么,只记得自己从金融街的高楼大厦出来后去往地铁的路上,自己低丧的头颅。这是长达半年的秋招给予我的第一个下马威,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而后的一系列打击告诉我,那不过是无数次失败的一次简单的小彩排。还记得半个小时宝洁的面试里,面试官不停打着哈欠的神态。那个秋天,每天早晨都要假装自己意气风发,准备在无领导小组讨论中与对手“干架”,而每天晚上都又在图书馆前的小树林里与父母视频中默默擦着眼泪。终于,当我们把中英文自我介绍和面试问题烂熟于心并彩排无数次后,在十一月初的某一天,我接到了那通等了一个月的电话。
2019年,我踏出的第四个舒适圈,是无论多么垂头丧气,都不能丧失拼搏的斗志和成功的信念。
5
经历了漫长的求职期,终于可以安心的在图书馆看书写论文了,但是自己从来都不习惯呆在一种平静的生活状态里太久。偶然的机会,我接到了为校友会年会主持的工作。从来没有主持经验的我,要在一个诺大的舞台上,主持四个小时的晚会。搭档的男主持因为工作繁忙,由我独自承担起写主持稿的工作。而此时,距离我向老师交毕业论文问卷定稿,只剩下了两周的时间,距离晚会,还有一周的时间。整整两周,一点半躺下,三点过后才能睡着,压力和焦虑在深夜里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我再一次抱怨自己,为什么总是没事找事,自寻烦恼。终于到了年会这一天,我本以为自己面对镁光灯时,会紧张到结巴,会忘词,会不自然。但是我发现,即使下面人山人海,即使舞台灯光闪耀,我依旧可以从容应对现场的突发情况,依旧可以自然大方的为每个节目串场。晚会结束后,穿梭在陌生的人海之中,会有很多陌生的面孔路过我时,和我道一句:“主持的真好”。那一刻,我觉得,那些不眠的夜晚和楼道里的排练都是值得的。
2019年,我踏出的第五个舒适圈,是无论自己多么恐惧害怕,勇敢大胆地尝试吧,你会发现得到的永远比失去的多得多。
人生不就是这样嘛,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哪有什么一路坦途,只不过是一步一步的,迈着蹒跚的步伐,从谷底走到山峰,从黑夜走向黎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