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为何要背诵诗词?或许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为何要背诵诗词?或许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作者: 一见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4-16 20:22 被阅读0次

​文 | 春风

01

之前网上有个引起人们广泛讨论的热门问题,“我们为何要背诵诗词”?

的确,在经济飞速发达的时代,许多人包括我在内,有时会觉得追求物质的享受,追求更高的收入才是当下最应该关心的东西。

那些背完就忘的诗词歌赋,仿佛不能为我带来实质性的回报,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刷刷剧,或者挣些外快。

其实我思来想去,也没有组织好什么特别的理由,去说服别人让他们觉得学习诗词和传统文化很好。

如果非要我给出一个答案,那么我会说,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彩色镜片,带上它之后,让我们感受到与平时不一样的世界。

而这种感受往往是我们人生到了某个阶段,或者经历过某件事之后,才会恍然大悟。

就像在这场疫情之中,我们可以用诗词表达对远在异国游子的挂念和对其他国家战胜疫情的支持。

02

细理游子绪,菰米似故乡。

这是意大利大使馆送留学生的健康包中的一句诗,这句诗化用唐代沈韬文的《游西湖》,这首诗的第一句已缺。

菰米蘋花似故乡。

不是不归归未得,

好风明月一思量。

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故乡对游子的挂念,跃然纸上,无需多言。

云海荡朝日,春色任天涯。

这是写在中国援助意大利物资上的诗句,原诗是晚清诗人李日华,赠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全诗如下:

云海荡朝日,乘流信彩霞。

西来六万里,东泛一孤槎。

浮世常如寄,幽栖即是家。

那堪作归梦,春色任天涯。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这是日本中资企业援助国内物资上的诗句,据说是当时日本长屋王子,在赠送给唐朝的僧衣上写下的佛偈。

鉴真法师正是被此诗打动,东渡传法,全诗如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读到这里,不知道你是否通过这些诗词,感受到了一种不言自明的另一番情与意。

03

随着我们的科学越来越先进,我们发现传统文化中的确有糟粕有不和时宜的东西。

它不是万能的,不能解释一切,反而在科学高度发展的当代,他能解释的东西越来越少。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了解她呢,因为她传承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培养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认同感。

我们做的人,是千年前殷商甲骨中,一撇一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中国人留在诗经里的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我们独有的景色。

人生失意时,念的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实现报复时,想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许这就是我们仍要学习她的原因,她让我们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和更加纯粹的自己。

04

我们不知道从哪里来,大地只留下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传说。

后来元谋人从山而下,点起了照亮世界的第一把火。

从此我们靠着山,沿着河,建起了村落。

一个叫做禹的人踏遍九州,让这座土地有了名字,叫做华夏。

不久群雄四起,在硝烟中,一个身影穿梭于列国,礼乐春秋被他留下。

再后来,始皇一统天下,大汉光耀中华。

看那边长安街上,好像有个人醉了,他剑指苍天大喊,天生我材必有用。

西湖上也有个人醉了,端着摇摇欲坠的酒杯说,醉笑陪公三万场。

勾栏瓦舍里开始上演悲欢离合,夕阳西下,一匹瘦马不知能否走到天涯。

世界的轮廓,因为郑和对大海的探索,变得更加清晰。

一个爱盖戳的皇帝成就了万国来朝,也埋下了中华大地的风雨飘摇。

民国动荡,这饱经风雨的土地再次烽烟四起,硝烟寂静后,飘起了一面五星红旗。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论你承不承认,只要你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这些东西便会融入进血液。

所以从今天开始,春风将会和大家从诗词开始,一点一点来捡起被我们遗忘或者忽视的,根植于我们血脉中的东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何要背诵诗词?或许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owr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