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多美好》
是一部上映于70年以前的老片,以如此俗套无聊的剧情,如此简单平凡的故事,却让我感到如此的真实,怪不得连杜鲁门总统都力荐这部片子。
说实话,谁没有鲜果自己活着的意义呢,但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从古至今,每个人都在苦苦探寻,当我们一遍遍问自己的时候,我们开始变得迷茫,变得不知所措,变得机械的向前,变得身不由己。有时,你在人头攒动的陌生城市停下脚步,有时,你在百无聊赖的深夜对着手机发呆,而有时你在热闹非凡的街头傻逼一样失声痛哭,你可能有一帮在KTV狂欢到深夜的朋友,但却没有走进心里的那个人,你可能有着让人羡慕的工作,但却找不到生活的方向,你可能有着家庭孩子房子车子,但却累的喘不过气来。
于是你问自己,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但问完以后,自己都笑了。 我TM干嘛这么矫情啊?每个人不都是这么过的吗?但心里那个问题还是挥之不去,总会在某一个你失落的瞬间冒出来,于是痛苦占据了你,折磨着你,你在想活着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就像影片中的贝利,从小有着环游世界的梦想,但梦想却被现实一次次的摧毁掉,想要逃离小镇,却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留下,心中积累多年的阴郁终于爆发,他觉得梦想无法实现的一生太痛苦,但其实人生很奇妙,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影响他人,或多或少,或好或坏,所以其实每个人都对这世界做出了改变,哪怕是一点点,每一个善意的举动,都是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客观上来讲,每个人都想追逐梦想,毕竟年轻时我想成为所有人,除了我自己,但有时也不得不承认的就是,由于各种原因,真正能实现梦想的人只占少数,大部分的人还是要在无法实现梦想的一生中度过,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现在的生活投入激情和善意,也许梦想越来越远,日子变得无聊孤单,而我们也习惯了别人对我们的麻木,和我们对别人的麻木,但请相信希望,保持对生活的真善和激情,因为除了梦想,我们还有那些在乎我们和我们在乎的人。
最后玛丽的爱情观也让我为之动容,无论在怎样的逆境里,她都始终坚定的微笑着站在贝利的身后,乐观、善良、体贴、美好。而最让我震撼的是没有贝利的世界玛丽选择终身不嫁,遇不到那个傻傻的说要为她套月亮的男人,她宁可孤独终老,而绝不将就。正所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找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二、《听见天堂》
该片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意大利剧情片,电影根据意大利著名的盲眼电影音效大师米克曼卡西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在绚丽多彩的视觉艺术成为电影标配时,他运用自己独特的天赋,开始打造美轮美奂细腻多彩的声音世界,他曾先后参与过400多部经典电影的音效设计,是意大利国宝级音效大师,可以说现实中的米可,真的是听见了天堂。
我们经常用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另一扇窗的说法来面对苦难,但其实很多时候,这扇窗也是关着的,需要有人帮你指出隐性窗子的位置,然后还需要你自己去砸碎它,两者缺一不可,现实中要么是缺少了那个帮你指出窗子位置的人,要不就是你自己已经认定了那里是一堵坚不可摧的墙,我们都是被上帝要了一口的苹果,我们都不完美,唯一的区别就是缺陷的大与小。
看完这部影片我想到了另一部关于残疾人的电影《生命如此美好》,他们都诉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灵魂的完整,有时候束缚他们的不是身体,而是世人给他们带上的枷锁,有形的束缚并不可怕,无形的枷锁才让人绝望,有时候我觉得人最大的不幸就是,明明自己已经被枷锁困住,或者正在努力奔跑试图挣脱枷锁,却回过头来顺手给他人也带上枷锁,还一脸无辜的说,大家不都这样吗?但愿我能谨慎一些,不要成为那样的人。
三、《生命如此美好》
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获得了第37届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最受欢迎电影,电影中的马特被贴上了蔬菜的标签,纵有万语千言,也无人能够理解,一颗想要翱翔的灵魂被封印在残缺的身体里,那种被孤立的无助和二十几年的挣扎,都化成苦水被他生生吞咽在肚子里,乐观的父亲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个可以让星星绽放的男人影响了他的一生。让他在最艰难的时候都不曾放弃,影片告诉我们,身体的残缺并不影响灵魂的完整,马特用将近30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不是蔬菜,但如何看待残疾人,却成了本片最大的争论点。
希望大家在面对残疾人士时,能给他们一个微笑或者点头示好,有时陌生人的善意也能温暖他人,说不定还能收获一个好心情。如果做不到,你可以像对待普通人一样路过,也不要跟躲瘟疫似的一脸嫌弃,好像生怕沾染了晦气一样,请放下有色眼镜,因为他们不是异类,也请收起那些廉价的同情心,他们不是天桥上的乞讨者,因为相比于同情心,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
以上内容引自《荐客解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