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为传播内容的文本表达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还原生活”。社会生活与作品中的“生活”是不是一回事?下面是作家王朔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王朔在创作过程中想要努力地“还原”生活的真实,不断地追问自己“你现在想起来的都是真的吗?”然而,他承认,他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真实。换句话说,所谓“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是天生矛盾的,二者难以做到完全一致。
实际上,文学作品为了揭露生活的真实,往往是高于生活的真实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曾通过对“轻逸”的解读这样表达过自己的困惑:
三、写作活动的传播结果
在写作中,作者还关心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和是否能够达到对其行为的影响。比如在放映《泰坦尼克》之后,有人会被电影感动得落泪,放映电影这一传播过程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人们通过眼睛和耳朵感知了光波和声波的刺激,反映到大脑里进行处理,处理的结果以“眼泪”的形式表现出来。类似的,有很多形容阅读感受的词语,如“酣畅淋漓”“泪如雨下”“感激涕零”,等等。
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结果,需要写作者和受众共同的努力。一方面,写作者要从了解受众的心理出发,深入地了解生活;另一方面,受众也要积极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思考文本内容所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一)写作者素质的培养
对于作者而言,他创作的过程除了基于对生活的观察与原始的创作动力,还要基于对大量材料的阅读。如作家路遥在回顾创作《平凡的世界》时就提到:
威廉·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在写作中,不仅通过阅读来提炼主题是十分重要的,对材料的整理与归纳对写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写作者要意识到自己作为传播者的重要责任,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努力积累知识和培养情操,以达到授人以渔、给人教义的积极作用。
(二)受众素质的培养
为了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力,受众需要扩大阅读量,并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善于从作品中发现有价值的阅读经验,并提高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力。然而,网络时代的兴起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如何挖掘新媒体环境下文本内容的特点,并提高有效搜索的能力与效率,是新时代对读者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下面,我们援引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谈读书》来勉励当代的读者们:
培根 《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