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一个基友有了这样一番对话:
我:没有话题怎么陌生人社交呢?尬聊吗?那怎么聊得下去呢?
他:当然是尬聊!要不然早期的QQ都是怎么认识人的。你不够无趣,所以无法理解尬聊,但他们就是大多数。
基于这番对话,我发现自己已经远离这种沟通方式很久了,想要去了解这类用户的日常行为,于是去陌陌和探探分别注册了一个人妖号,扒了一位外貌还比较邻家的80分女生网图做头像,几天下来,观察到的大致情况是这样:
整体曝光、互动情况
陌陌 380+ 访问,90+ 打招呼,20+ 对话;
探探收获 6400+ 右滑,110+ 配对,70+ 打招呼,50+ 对话。
数据差异方面,个人推测有以下几个原因:
1、右滑是比发起对话更轻量的行为,相信有不少男性用户采用一律右滑的撒网式策略;陌陌首页优先展示“附近动态”,“附近的人”在次要标签里损失了一部分流量,为此我也在两个时间段发布了两条动态,平均每条动态产生 60+ 访问;
2、陌陌的陌生人打招呼入口比探探收得更深,在没有足够吸引力的情况下,会降低我开始一段对话的概率。
对话内容
这点两个平台几乎没有区别,主流就是较为生硬的尬聊:
大概有90%的搭讪方式都是“在吗”、“在干嘛”、表情包,剩余少量是夸赞或者询问兴趣。
在我回复了“你好”“谢谢”之后,大多数人也无法继续将对话继续下去,有十几个人会在两三句之后就说“出来喝东西”,其中有部分会更直接地提出“开房、约”——陌陌 7 例,举报后均告知我会封禁对方 7 天;探探 1 例,举报页面的提示“鼓励上传微信等其他聊天工具截图”会让我觉得平台很用心在保护女性,但实际上举报后没有任何处理及反馈。
在能够继续聊下去的几个对话中,最高阶的一个男生是这样,从头像照片中戴耳机强行推测我应该喜欢音乐,恭维说唱歌肯定很好听,然后逐步引申到他是音乐专业。还有那么三五个不错的就是聊工作、宠物、星座。这里给单身同学的一点建议是,切忌一上来就查户口五连问:“叫什么?多大?哪里人?干什么的?住哪里?”不礼貌且令人反感,实在想要进一步了解的情况下,先自我介绍。
主观感受
以一个人妖号的视角,我的主观感受是,在陌生社交平台上,容貌较好的女生明显是掌握话语权的一方。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女生,在网络上突如其来获得大量曝光、搭讪的时候,也大概率会产生优越感,毕竟选择太多就不会珍惜,这种情况下“美女”、“在吗”、表情包这种搭讪方式,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甚至不会被点开个人主页。
在聊天的话题上,常规引起话题就两种情况:对方主动讲述自己的经历或者观点,或者从我的动态里找切入点。其中前面一种方法的效果会差一些,因为很难让倾听者共情,讲述者说得激情澎湃唾沫横飞,倾听者可能压根就不 care;而后一种,太依赖于动态发布者的持续表达,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有趣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太难的事,无聊才是常态。为什么说前面提到的那位音乐专业男生手段比较高超呢?从双方能展现的信息中寻找出他擅长的共同点,再用赞美来提高对方的友善度,进而自然地将对话转换到一个他掌握主动的场景中。他本质上是在做一件什么事呢?匹配。
我们换种思路想想,在主动表达的对话中,对方可能不 care 我们的优势点,但是若是平台本身就将对话场景放在一种较为匹配的场景中呢?前几天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个描述,将知识、技能、经验类的存量均称为“社交资产”。因此大多数优质社交资产的终极形态应当是媒体,而一切依赖社交资产的互动,可持续性都有天花板,边际收益逐渐降低。但若是将不依赖社交资产的话题放在特定维度的场景中,可持续性和匹配度是否能有助益?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一些产品中看到了类似的做法,大抵效果都还不错,出于一些原因,不方便细说。
最后,再给单身同学一点建议是,用一种能让对方记住你的方法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