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紫砂录 老邵
编 | 紫砂壶良心说
本文由作者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大家好,我是老邵,欢迎来到问壶藏家。我们今天主要来欣赏顾老的云肩如意壶,全称云肩如意三足鼎,在台湾被称为云肩三足鼎,现在大家一般简称为云肩如意壶。2016年6月5日在北京保利拍卖场成交拍卖价达690万元。
顾景舟成名
顾老少年时期曾对当时的制壶名家邵全章说,如果让他去学做飞机,那么他一定是工程师、科学家、设计师。但老天把他生在了宜兴,让他吃紫砂壶这口饭,那么他就一定是做壶做的最好的。
顾老前半生在家国巨变的民国中度过,到了新中国顾老被邀请加入陶业合作社,作为当时的“海归派”,丁蜀镇镇长还怕顾老不答应,直接垫付了三块钱的入社费。1954年,顾老就此正式加入了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把云肩如意壶就是顾老在加入陶业生产合作社之后的第一把重器。此款云肩如意并非是顾老的完全原创。它的原型可以追溯至清乾隆时期邵玉亭所制的荷塘三足壶,顾老在此壶基础上做了二次创作。
二次创作
原型荷塘三足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壶,壶嘴以荷叶入型,壶钮以含苞待放的荷花入型,壶把以莲藕入型,壶身泥绘乾隆御诗,壶韵一言以蔽之:雅!
但是壶的总体设计是有问题的。
矛盾点在于这把壶采用商周时期的圆鼎作为造型,鼎在商周是作为炊器和祭祀用的礼器,后期被视为中华文明权力的象征。
而荷花是经典的田园风格,这个田园闲趣的风格和鼎雄浑大气的风格是完全南辕北辙,不搭调的。
于是顾老做了改进,我们来看看顾老的云肩如意壶。
荷花钮改成了宝珠式三面钮,装饰如意云纹,云端向上,精雕细琢。壶盖是压盖,去掉了盖面的荷叶装饰,把盖面放低,直径放大。这样做壶盖饱满大气,并且壶盖与直颈严丝合缝。
盖线和直颈保留了回型纹饰,回纹民间称“富贵不断头”,属于吉祥纹样,在这里则被赋予了连绵不断、富贵永昌的寓意。
壶体沿用了圆鼎的造型,在原有基础之上,变的更扁,圆弧线变的更为饱满、雄浑,去掉了壶体下方的装饰线条和云纹。
云肩线将原来的麻绳线改成了简洁的圆线,连接处理泾渭分明。古代器物的装饰一旦数量繁复,通常采用八的倍数,此把云肩如意左右各十朵云纹,这个可能和清乾隆自称十全老人有关,当然也有其它的论述解读为十全十美之意。
壶嘴原型为荷叶三弯嘴,顾老改成了如意三弯嘴,并且采用了明接工艺。如意纹边让壶嘴和壶体有了更明显的区隔,衬托出壶嘴和壶体更为优美的线条。但是在文化属性上确是让壶嘴和壶体有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壶把的处理同样如此,把原有的莲藕把改成了如意耳把。同样采用了明接工艺,让耳把整体转折流畅,线韵美妙,并且与壶嘴产生了前后呼应,提升壶型整体的精气神。
壶身下有外撇状三足,呈鼎式。这三足是成鼎造型的关键,其实朱可心大师和顾老也曾做过圈足的云肩如意,但是整体气度与三足云肩如意相比差了不止一筹。
作者小结
云肩如意是顾老中年时期的作品,也是顾老众多创作壶型当中较为繁复华美的一件,集印、贴、琢、塑、理等技艺于一壶,可以说与顾老晚年的风格相比有比较大的差别。
对云肩如意的赏析就此结束,如果您需要我们文章中的原图,请您私信图片两个字给我,那么我们下期再见。
文中使用图片素材部分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陆续更新精彩的紫砂、茶文化科普文章和视频,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
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欢迎各位朋友和我私信交流。
网友评论